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省内要闻
大丰麋鹿保护区《我和我的麋鹿朋友》获优秀科普(视频)作品奖
发布日期:2025-08-27 10:28 浏览次数: 字体:[ ]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重要论述,发挥科技创新对科普工作的引领作用和科普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作用,大力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多渠道传播生态环境科学知识、展示生态环境科技成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组织开展了2025年度“生态环境科技成果科普化典型案例和优秀科普作品征集”活动。经组织推荐、专家评议并公示无异议后,共评选出优秀科技成果科普化典型案例8个、优秀科普图书17部、优秀科普展览6个、优秀科普短视频20部、优秀科普海报10个。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与央视合作拍摄的《我和我的麋鹿朋友》(下),荣获“优秀科普(视频)作品”。

该片主要讲述了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各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围绕麋鹿开展的工作,有迁地保护、植被修复、野外种群救助、科普宣教等。他们虽然在不同方面努力着,但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为麋鹿提供一个优质的生存环境,让麋鹿种群在中华大地上不断壮大,繁衍生息。

迁地保护:保护区从1995年开始迁地保护,多年间,一共往25个地区输送了440多头麋鹿。会定期与输出地用视频会议的形式交流麋鹿生存状况,为麋鹿家族能够在中华大地开枝散叶努力着。

植被修复:种植麋鹿喜食且耐盐碱的植物,同时还要结合气候等条件,调节各种植被的种植情况,确保麋鹿有充足的口粮且营养均衡,为麋鹿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野外麋鹿救助:野外麋鹿种群逐年增加,麋鹿受困事件也时有发生。群众报警——平台转警——出动救援,这是麋鹿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和职能部门形成的联动机制。响应率和成功率均达到98%以上,最大程度保证野外麋鹿的生存安全。

科普宣教:周边社区、学校是保护区开展科普宣教最普遍的场所。通过对法律条例的解读和麋鹿习性的讲述,从思想上提高社会群众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只有了解,才能关心;只有关心,才能热爱。呼吁全社会一起加入到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行列中来。

麋鹿保护区一代代的“守鹿人”把麋鹿当成朋友,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守护着,用自己所学为麋鹿营造良好的栖息环境,麋鹿俨然已经成为了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守鹿人”精神还会在麋鹿保护区一代代的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