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围绕“司法赋能生态保护”“公众科普研学”“湿地星空探索”三大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展现了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创新实践。
司法护航生态修复:碳汇认购探索“司法+生态”新模式
8月13日,保护区联合亭湖区人民检察院、东台市人民法院开展碳汇调研及认购活动,推动司法实践与生态修复深度融合。
在座谈会上,保护区碳汇项目小组详细介绍了碳汇计量、监测及生态效益,司法机关就碳汇价格、认购机制等提出建议。随后,亭湖区检察院与保护区签署碳汇认购协议,为生态修复提供司法保障。
保护区负责人表示,此次合作是“司法+盐沼蓝碳+绿色发展”的创新尝试,未来将持续深化协作,以法治力量护航生态保护。
“小红花公民科学站”研学活动:让公众走进湿地保护
8月12日,红树林基金会(MCF)在保护区举办“小红花公民科学站”研学交流活动,通过科普讲解、实地观察和互动体验,提升公众对湿地生态的认知。
上午,参与者观看了保护区宣传片,并实地探访丹顶鹤救护繁育中心、鸻鹬类繁育基地和朱鹮基地,深入了解珍禽保护工作。下午的活动分设儿童实践与教师研讨双线并行。孩子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饶有兴趣地观察了丹顶鹤雏鹤,随后通过生动有趣的手工课动手制作鸟类模型,在寓教于乐中加深了对鸟类保护的理解。老师们则围绕公民科学课题展开研讨,推动湿地保护与公众教育的结合。
“到珍禽 看星空”:湿地夜观探索自然之美
8月13日晚,保护区联合盐城市天文学会举办“到珍禽 看星空”活动,结合湿地暗夜环境,为公众带来一场独特的天文科普体验。
此次活动虽因天气留下些许观星遗憾,但成功搭建了一个宝贵的天文科普平台。通过专业讲解和望远镜实操体验,有效提升了公众的天文素养和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活动参与者表示,专业的科普讲解和难得的望远镜操作体验让他们受益匪浅,即使未见流星,湿地星空下的学习之旅也同样珍贵难忘。
此次全国生态日系列活动,盐城珍禽保护区通过司法合作、公众科普和生态体验,展现了生态保护的创新路径。未来,保护区将继续探索“司法+生态”“科普+保护”等模式,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