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总社走进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围绕“青年群体加入观鸟大军,带来了什么”主题开展了深度座谈。麋鹿保护区党组书记、主任王立波介绍了麋鹿保护区的历史概况,以及一批活跃在科研一线的青年工作者。
座谈会上,保护区青年科研团队向新华社的同志讲述了自己的保护故事,并详细介绍了正在开展的科研项目。从震旦鸦雀的巢址选择到麋鹿角脱落的影响因子,从水质监测到栖息地保护,从麋鹿行为分析到麋鹿文化科普教育……保护区副主任刘彬博士强调,鸟类是湿地健康的晴雨表。经监测发现,保护区内鸟类数量在逐年攀升已经达到287种,鸻鹬类、雁鸦类等涉禽的丰富度提升,标志着湿地生态功能恢复,这与麋鹿所需的优质生境高度契合。
近年来,保护区形成了博士领衔,硕士为骨干的科研团队,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约50篇。2025年,保护区专门设立“科技项目”,支持鸟类生态学、栖息地修复、麋鹿研究等前沿课题,鼓励青年同志积极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