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了解美国白蛾、杨舟蛾类食叶害虫越冬后虫情,全省各地积极开展越冬后虫口基数调查,准确掌握越冬蛹基数、存活率、有虫株率,科学研判发生趋势。
美国白蛾局部虫口基数较高。全省各地大多采用标准地人工挖蛹方式开展调查,其中徐州市铜山区、邳州市在部分样地创新采取绑草把方式开展越冬基数、生物天敌寄生调查。据统计,全省共调查美国白蛾样地1151个,样株12365株,有虫株率为2.9%,同比上升7.4%,蛹存活率为75.8%,同比略有下降。南京市江宁区,徐州市铜山区,连云港海州区、灌南县,淮安市淮安区、淮阴区、涟水县,扬州市宝应县,镇江市润州区、高新区,宿迁市经开区、湖滨新区等地区美国白蛾越冬蛹大于1头/株,局部高达8头/株,成灾风险较高。近年来,我省美国白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整体危害较轻,但局部地区林间虫口数量仍较大,需持续加强越冬代成虫的监测,准确预测最佳防治期,严防虫口数量激增。
舟蛾类越冬蛹数量上升明显。全省共调查杨舟蛾类食叶害虫样株1096株,有虫株率为48%,同比增幅显著,蛹存活率54.1%,同比下降15.3%,每株有蛹头数小于1,同比基本持平。南京市江宁区、无锡市滨湖区、宜兴市,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镇江市京口区、丹阳市,靖江市,宿迁市经开区、滨湖新区等地越冬蛹大于2头/株,部分地区达到7头/株。南京、无锡、徐州、镇江、泰州等地多数县区杨小舟蛾越冬蛹数量均有不同幅度增长,其中南京栖霞区、浦口区、六合区、溧水区、高淳区,睢宁县,淮安市淮阴区、金湖县等地区涨幅超过100%,虫情暴发机率较大,应持续高度警戒。
杨小舟蛾越冬代已陆续羽化。根据国家级、省级中心测报点监测调查,睢宁县3月24日诱到4头,25日诱到18头,26日诱到61头;徐州市铜山区3月25日诱到5头,3月26日诱到11头,3月27日诱到50头;镇江市丹徒区3月25日诱到11头,3月30日诱到14头;扬州市邗江区3月28日诱到59头;南京市江宁区3月29日、31日分别监测到成虫1头。总体来看,杨小舟蛾越冬代成虫羽化始见期与往年同期基本一致,但局部地区虫口数量偏多,仍需重点关注。
根据江苏气象发布信息,预计我省4月苏南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2℃,淮北地区和江淮之间偏高0~1℃;苏南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少2~5成,淮北地区和江淮之间偏少0~2成。临近清明,气温逐步回升,美国白蛾、杨小舟蛾等食叶害虫发育进度可能加快,各地要完善监测网络,综合采取固定样地踏查、性诱智能监测设备、性诱捕器等监测方式,准确掌握林间虫情动态,及时向林农、社会发布生产性预报预警信息,指导科学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