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下午,江苏省林业局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局办公室主任陈卫中主持,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局新闻发言人史新明发布江苏省林业局今年以来的工作和有关热点情况,局造林处处长谢友超,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湿地保护站)站长姚志刚,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任王立波,省林木种苗管理站副站长张建宇,省林业有害生物检疫防治站副站长熊大斌分别就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新华社江苏分社、新华日报、江苏卫视、江苏新闻广播、扬子晚报、现代快报、中国江苏网等多家省以上主流新闻媒体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办公室主任 陈卫中:
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好!为能更好地展现林业建设的突出成效,进一步加强与国家和省主流媒体的交流互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参与和支持林业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我局决定实行新闻发言人制度,每年举行2-3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要内容是,全省国土绿化、林业灾害防控、水鸟同步调查、麋鹿就地和迁地保护、森林生态旅游推介等方面情况。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局新闻发言人史新明副局长,省林业局造林处谢友超处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湿地保护站)姚志刚站长,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王立波主任,省林木种苗管理站张建宇副站长,省林业有害生物检疫防治站熊大斌副站长,我是省林业局办公室主任陈卫中。
首先,请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局新闻发言人史新明同志,发布江苏省林业局今年以来的工作和有关热点情况。
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局新闻发言人 史新明:
大家下午好!首先欢迎大家百忙之中参加我们的新闻发布会,并借此机会,向大家长期以来对江苏林业工作的关心关注,表示衷心感谢。下面,简要介绍全省林业工作的有关情况。
今年以来,省林业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林草局部署要求,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牢牢把握“提质、兴业、利民”的方向路径,扎实推进全省林业高质量发展,全省造林绿化年度任务已经过半,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持续向好,林业安全生产态势良好,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林业改革创新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下面,结合当前热点,重点介绍五个方面工作。
一、关于国土绿化和义务植树情况
去冬今春以来,我们及早分解落实造林绿化任务,指导各地深挖盐碱滩地、荒山荒地、“三网”“四旁”等绿化潜力,科学开展造林作业设计,超前做好种苗和农资准备,抢抓有利季节开展植树造林。截至目前,全省共完成造林12.38万亩,占年度计划的68.7%,其中新增造林1.51万亩、更新造林4.80万亩、退化林修复和低效林改造3.38万亩、封山育林2.69万亩,省政府民生实事绿美村庄建设项目按时序要求扎实推进。在造林绿化中,我们积极创新尽责形式,全省共开放义务植树尽责点342个,新建“互联网+义务植树”服务点18个,组织各类植树活动3254场,108万人参与;通过国家全民义务植树平台发布活动2079个,数量居全国第4位。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加强组织推动。3月17日上午,省委书记信长星、省长许昆林等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各市、县(市、区)领导开展义务植树活动107场,10338人参与;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义务植树活动634场,35812人参与。扬州市、涟水县等地发布关于推进国土绿化工作的林长令。
二是加强服务指导。我们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国土绿化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抢抓有利时机,加快植树造林进度、抓好项目管理和造林绿化后期管护等。定期调度植树造林进度,及时掌握各地情况,赴重点地区指导服务、现场解决堵点卡点问题,多措并举推动冬春植树造林有序开展。
三是加强宣传发动。我们发布“共赴春天之约,同绘绿美新篇——2025年江苏省国土绿化倡议书”,联合南京市绿化园林局在鼓楼区开展“履行植树义务 共建美丽江苏——共‘植’新绿,正‘值’有你”为主题的2025年植树节广场宣传活动。积极利用《新华日报》、《中国绿色时报》、电视台、广播电台、微信公众号等广泛开展国土绿化宣传。
二、关于森林防火情况
今年以来,我省气温总体偏高,降水持续偏少,野外人为用火频繁,森林防火形势异常严峻。已发生森林火情多起,火灾发生次数、过火面积均远超往年同期水平。为坚决遏制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我们认真落实省总林长《关于切实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令》精神,压实各地森林防火责任,全面推进全省森林防火工作。
一是加强基础保障。按照《江苏省森林防火现代化体系建设规划(2022-2030年)》要求,持续加大森林火灾监测预警系统、以水灭火工程、散坟集中焚烧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力推进林火阻隔国债项目建设,积极申报全省森林火灾监测预警能力提升项目。
二是加强部门联动。联合气象部门适时发布精细化森林火险气象预测预报;与应急、公安、消防等建立协同联动机制;会同自然资源、民政部门专题部署清明期间森林防火、文明祭祀工作;会同省监狱管理局指导全省监狱管理领域森林防火工作;会同省应急厅、国家消防救援局江苏机动支队对苏州市开展森林防火驻点帮扶。
三是加强宣传指导。开展全省“森林防火宣传月”活动,印发森林火险气象灾害应对工作提示单、清明节期间森林防火工作提示单,推送森林防火公益短信。
四是加强值班值守。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高空瞭望、视频监控、地面巡逻等立体化监测感知手段,多层次、全方位对全省森林分布区实施严密监测,及时准确预警。
当前,仍处于森林防火关键期,气温逐渐回升,少雨干旱加剧,“五一”小长假即将来临,森林火灾风险居高不下。我们呼吁:广大群众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森林防火意识,严禁一切野外用火,携手守护绿水青山,共同建设美丽江苏。
三、关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情况
2024年,我们积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检疫和防治工作。出台了我省首部关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地方性法规《江苏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联合南京海关建立了省级危险性有害生物检验鉴定中心,重点扶持建设了药剂药械库市级中心库5个、县级基础库7个。加强区域联防联控,与山东省签订了联防联治合作协议,实现了与所有周边相邻省份的全面合作。全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面积近3000万亩,监测覆盖率达95%以上,签发调运植物检疫证书15万余份、检疫要求书5万余份,防治作业面积达到513.84万亩次,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1.8%以内。松材线虫病防控实现发生面积、病死松树数量、疫情小班数量连续四年下降,提前实现五年防控攻坚目标。美国白蛾、舟蛾类杨树食叶害虫等未出现大面积连片成灾现象。
今年以来,为更好维护全省林业生态安全,我们及早启动部署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
一是科学研判,及时发布趋势预报。根据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越冬虫情基数调查、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规律以及未来气候变化等因素,经专家会商研判,今年我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约160万亩,同比略有上升。其中,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病死树数量、疫情小班数量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美国白蛾在长江沿线局部地区易发生疫情扩散事件,部分苏北老疫区可能会有所反弹;以舟蛾类为主的杨树食叶害虫发生面积同比会有所上升;其它病虫害发生趋于平稳或呈小幅上升。
二是周密部署,及早开展早春食叶害虫防治工作。我们下发《关于做好春季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通知》,推动各地提前谋划部署,抢抓关键时期,统筹做好全年防控工作。组织各地开展美国白蛾、杨树食叶害虫等林业有害生物越冬情况调查,做好马尾松毛虫越冬代、春尺蠖、草履蚧虫情监测,全面掌握虫口基数及扩散风险,为制定防治方案、精准实施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据监测调查,全省美国白蛾局部越冬蛹基数较高,南京、无锡、徐州、镇江、泰州等地多数县区杨小舟蛾越冬蛹数量均有不同幅度增长。
三是聚焦攻坚,稳步推进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工作。我们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松材线虫病疫木监管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全面强化疫木山场、运输、处理、调运等各环节全链条监管,提升疫木清理质量,严防疫情传播扩散。运用省林业有害生物智能防控云平台调度松材线虫病疫木清理进度,推动各地抢抓疫木集中清理窗口期,加快疫情除治。采取远程监控、无人机遥感、实地调查的等技术手段,分组赴各地指导疫情除治工作,进一步巩固攻坚成果。
四是积极动员,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科普宣传。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科普宣传活动,编制草履蚧、杨尺蠖、马尾松毛虫早春食叶害虫与杨树溃疡病等防治科普宣传资料,印发《江苏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单行本,制作《江苏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动画宣传视频,提高公众对林业有害生物的认识与了解,增强全民依法防控意识与参与度。
四、关于野生动植物保护情况
江苏地处长江、淮河下游,濒临黄海,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是地势最平坦、平均海拔最低的省份,地势地貌呈现“一山二水七分田”格局。据调查,江苏现有天然分布的陆栖脊椎动物628种,包含鸟类482种、兽类71种、两栖爬行类75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6种、二级113种。现有天然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4种,其中林业部门管理的有15种。
近年来,全省各地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江苏建设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法规制度不断完善。公布《江苏省候鸟迁徙通道(第一批)》,发布《江苏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今年年初,经省政府同意还发布了江苏省陆生野生动物禁猎通告,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规制度体系逐步完善。
二是调查监测取得成效。组织专业团队持续开展全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监测;连续开展越冬水鸟同步调查;布局全省陆生野生动物红外监测体系,全省布设红外相机400余台。根据调查监测数据修订发布《江苏省陆栖脊椎动物名录》。
三是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得到保护。相继建立31处自然保护区、76处省级以上湿地公园、68处省级以上森林公园、3处国际重要湿地、919处湿地保护小区,划定48个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公布15处候鸟迁徙通道,为野生动物营造良好栖息之所。截至2024年底,全省麋鹿种群达8216头,其中野外种群3553头,是全球最大麋鹿种群;开展丹顶鹤人工繁育,2024年人工育成61只,野化放归60只;从浙江德清引进20只朱鹮在盐城沿海开展野化放归,是中国东部沿海湿地首次朱鹮野化放归。
四是野生动物风险防控体系初步建立。初步建立起“1+3+N”全省救护网络体系和“有求必救、有救必速、救而有效”的救护机制,2024年全省收容救护野生动物3389批次、7727只,放归1405批次、2668只。建设23个省级以上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通过强化种群监测、开展致害评估、实施种群调控、加强主动预防、推进致害保险等方式,做好野猪等野生动物危害防控和致害补偿。
五是有效打击涉野生动植物违法行为。经省政府同意,建立22个部门共同参与的全省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联席会议。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连续多年开展“清风行动”“网盾行动”等系列专项执法行动,联合相邻省市开展沪苏浙交界地区“清网行动”,目前全省正在开展春季护鸟专项行动,持续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行为,有力震慑涉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
五、关于林业生态旅游发展情况
我省现有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211个,建成省级森林步道76条、总里程超过500公里,以这些自然保护地、动植物园、森林步道等为依托开展的生态旅游,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青睐,呈现蓬勃发展态势。2020年起,我局启动了“绿美江苏·生态旅游”系列推介活动,累计向社会推介了森林体验、运动赛事、民俗活动、种苗花卉、野生动物、湿地游览等6大类生态旅游活动827项,有力地展示了我省各地生态旅游资源和发展成效。2024年,全省生态旅游地接待游客达3亿人次,直接经济收入超160亿元,带动社会综合产值超千亿元,生态旅游已成为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今年,我们将认真落实“经济大省挑大梁”的重大责任,以“深化品牌、提升体验、强化合作”为主线,从四个方面推进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为“聚人气、促消费”贡献更多林业力量。
一是提升品质,推进产品多元化。目前,我们已初步遴选森林体验、民俗活动等317项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活动,并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发布的全国14条特色生态旅游线路之一“江苏滨海湿地生态旅游线路”的基础上,结合江苏湿地资源丰富的特色,精心组织遴选了省内4条(沿长江、沿太湖、沿里下河、沿古黄河)精品生态旅游线路和10个精品生态旅游目的地,这些生态旅游产品将于近期向社会推介发布。
二是推广品牌,不断提升知名度。我们计划本月底在常熟虞山举办“绿美江苏·生态旅游”系列推介活动启动仪式,集中展示优质资源和建设成效,届时通过联合主流媒体扩大传播途径、开展联动宣传,欢迎在座的各位记者朋友予以关注。同时,依托自身媒体平台江苏林业网、微信公众号、《江苏绿化》杂志等平台专栏集中推介、持续发声,进一步提升目的地和品牌的知名度。
三是协同区域,持续联动长三角。今年下半年,我们将联合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林业部门开展长三角生态旅游联合宣传,举办资源推介、生态产品推介等活动,共同打造“长三角生态旅游圈”;推动三省一市在线路设计、客源互送、标准共建等方面深度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区域互补的生态旅游“一体化”发展。
四是强化合作,积极发展新业态。我们将持续加强与文旅、体育和卫健等部门合作,切实落实好《关于加快发展森林旅游的意见》《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美丽江苏建设 共创健康美好生活》等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展与教育部门、主流媒体等合作,探索生态旅游更多新模式。
办公室主任 陈卫中:
下面,请各位记者提问,大家提问前请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
新华社江苏分社记者:主持人好,我是新华社江苏分社记者,来到林业部门,我就想到了当前民众十分关心的古树名木保护的问题,请介绍一下我省目前古树名木的资源现状,以及近年来在保护管理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造林处处长谢友超: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根据我省最新一轮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数据,全省共有古树名木24892株,其中,散生9510株,群生15382株。散生古树名木中有一级古树548株,二级古树1093株,三级古树7376株,名木518株(其中有25株已达百年以上)。共计277种(含部分变种),隶属77科156属。散生树种主要为银杏、国槐、圆柏、朴树、桂花等,群生树种主要为银杏、板栗、圆柏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为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为保护好我省这一绿色财富、文化瑰宝,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摸清资源家底。我省先后开展了三轮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及时掌握分布情况、生长现状等信息,在此基础上出版发行了《江苏古树名木》画册和《江苏古树名木名录》。二是推进抢救复壮。印发《江苏省古树名木抢救复壮省级试点示范实施方案》,会同省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左右抢救复壮引导资金,对生长势衰弱的古树名木及时进行抢救复壮。无锡、常州、苏州等地将古树名木巡查管护费列入地方预算;常州市、无锡相关区(市)、苏州吴中区等购买了古树名木综合保险。三是加强宣传发动。省绿委办与江苏电视台联合制作的8集电视宣传片《古树绘史 绿韵江苏》在新闻频道成功播出,组织开展了“年轮光影 古树印象”江苏古树名木摄影大赛,每年9、10月份集中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系列宣传。四是强化科技赋能。先后立项《古树名木种质基因资源保护与利用新技术的研究》《古树名木健康诊断及保护复壮技术研究与集成》等科技项目。每年举办全省古树名木保护专题培训班,依托江苏“智慧林业”管理平台构建了古树名木动态信息管理系统。五是挖掘文化价值。全省有2株古树、3个古树群入选全国“双百”最美古树,江阴千年古红豆树、苏州市吴中区明月湾古香樟树入选中央电视台七夕晚会“古树下告白”现场。联合文旅部门开展了古树名木主题旅游,联合文物等部门推荐了“国保单位•古树名木”协同保护对象。扬州市林业局联合市文旅系统推出《在扬州的树下,遇见…》文宣主题。无锡宜兴苏东坡手植海棠树、宿迁项王手植槐、南通张骞纪念馆古银杏等都为当地文旅发展创造了新机会。谢谢!
江苏新闻广播记者:我是江苏新闻广播记者姜奇卉,请问下谢处长,我们知道今年年初,李强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请您介绍一下我省在贯彻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方面有哪些的举措?
造林处处长谢友超:好的。今年3月15日起,《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形式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填补了古树名木保护领域国家层面的法规空白。每一株古树名木,都是时间的见证者。它们是自然与历史的活化石,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蕴与生态价值。《条例》的出台,对于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我省是平原省份,古树名木尤显珍贵,抓好古树名木保护意义更为重大,下一步我省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贯彻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一是全面开展《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普法宣传。在行业系统内开展《条例》宣贯培训,近期将举办一次业务培训班,邀请专家进行政策解读,专题讲授古树名木保护法制化建设及条例相关知识等;面向全社会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利用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或通过制作小视频、发放宣传手册等,解读条例核心条款、回答群众提问等,引导全社会树牢“保护古树名木人人有责”的法治观念,营造全社会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氛围。二是进一步创新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方式。深入调研,研究推进为古树名木购买保险等工作举措;启动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省级试点,探索经验,推广智慧化管理方式方法;推进“一树一策”科学保护,在深入排查的基础上,对衰弱古树名木按照“先急后缓、一级优先”的原则组织开展抢救复壮。三是进一步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继续与省公安厅、省住建厅联合开展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形成高压态势。四是进一步落实相关责任措施。根据全绿委办统一部署,按照《条例》相关要求,开展新一轮资源普查,将每株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位;组织编制全省古树名木保护规划;根据国家配套政策,研究落实我省古树名木移植等审批许可的相关要求。五是进一步发掘古树名木的文化价值。重点发掘古树名木在生态、科研、人文历史、地理、旅游等诸方面的价值,阐释江苏古树名木历史文化内涵,淬炼符合时代精神的古树故事、古树文化,讲好江苏古树名木故事。谢谢。
江苏卫视记者:主持人好,我是江苏卫视记者,我注意到情况通报中提到了我省开展了越冬水鸟同步调查,可以介绍下这方面开展的工作吗?
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湿地保护站)站长姚志刚:好的。全球有9条主要的候鸟国际迁徙路线,江苏省位于迁徙候鸟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独特的地理区位和丰富的湿地资源支撑了丰富的鸟类生物多样性,全省鸟类达482种,包括丹顶鹤、勺嘴鹬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30种,震旦雅雀、白琵鹭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93种。
为不断摸清我省越冬水鸟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今年1月初,我们组织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省林科院、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单位,建立了6支调查团队12个调查小组,在全省沿江、沿海、重要内陆湖泊等25个湿地区域236个调查位点开展同步调查,这也是2024年全国首次越冬水鸟同步调查后的第二次开展。此次全省调查共记录到水鸟82种518377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东方白鹳、丹顶鹤、青头潜鸭、黑嘴鸥等4种1074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白额雁、翻石鹬、斑头秋沙鸭、小天鹅等13种22645只。调查结果显示,我省越冬水鸟以鸻形目和雁形目为主,其中鸻形目35种13万多只、雁形目28种30多万只;超过1万只的水鸟有11种,依次为翘鼻麻鸭、斑嘴鸭、普通鸬鹚、绿头鸭、黑腹滨鹬、红嘴鸥、白骨顶、灰鸻、豆雁、罗纹鸭、反嘴鹬,其中翘鼻麻鸭数量达12万多只。本次调查有16个监测单元记录水鸟种类超20种,5个监测单元水鸟数量在1-2万只,超过2万只的监测单元由去年的2个增至7个。综合来看,我省2025年越冬水鸟热点区域主要有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台条子泥湿地、如东东凌湿地、连云港临洪河口—兴庄河口湿地等。本次同步调查初步摸清了我省2025年越冬水鸟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为加强全省鸟类及其栖息地针对性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对维护我省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谢谢。
新华日报记者:我是新华日报记者吴琼,刚才姚站长的介绍中提到今年的越冬水鸟同步调查是继2024年调查后的第二次开展,那么请问两次的调查方式是否一样?今年我省越冬水鸟与去年相比有什么变化?
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湿地保护站)站长姚志刚:好的。2024、2025年全省越冬水鸟同步调查都是在国家林草局统一部署下开展,国家林草局制订有统一的调查技术规程,我省的监测区域、监测时间、技术方案、调查团队都与去年基本保持一致,调查监测结果具有较好的可比性。比较两年调查结果,去年同步调查中共记录到水鸟78种310460只,今年是82种518377只,种类增加了4种。个体总数量增加逾20万只,翘鼻麻鸭、小天鹅、大杓鹬、斑头秋沙鸭、西伯利亚银鸥等53种水鸟数量比去年均有所增加。通过持续监测,近年来我们发现珍稀濒危鸟类在我省频频现身,种群数量增长喜人。例如,去冬今春,盐城建湖里下河监测到1400余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小天鹅越冬;苏州太湖监测到1200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斑头秋沙鸭,约占全球总数的4%;盐城珍禽保护区越冬丹顶鹤数量达547只,较上年度增长7.6%,创近9年监测峰值。谢谢。
现代快报记者:我是现代快报记者卢河燕,刚才,新闻发言人提到我省松材线虫病防控攻坚取得显著成效,提前实现五年防控攻坚目标,请详细介绍一下省林业主管部门在防控松材线虫病疫情方面开展的主要工作、举措以及下一步打算。
省林业有害生物检疫防治站副站长熊大斌:好的,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松材线虫病是重大植物疫情,具有极强的扩散性和危害性。为了有效遏制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近年来,我们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面推进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可以概括为“五个一”。一是发布一道令。省总林长省委书记信长星、省长许昆林联合签署2023年第1号总林长令,对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攻坚行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二是出台一部法规。2024年,我省及时颁行《江苏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把现有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写入法条,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推进全省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三是采取一套监管组合拳。依托国家和省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监管平台,实施疫情精准监测、疫木精准除治。采取“地面+无人机+远程监控”方式,开展疫情监测和疫木清理质量核查。四是建立一批高效联防机制。先后建立沪苏浙皖赣闽和鲁苏两大省际协作机制以及宁马、宁镇扬、苏嘉青、淮滁、连临等多个市县级联防区。五是落实一系列保障措施。统筹疫情防控与生态修复资金,向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重点倾斜,支持推动防控药剂药械区域中心库、基础库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贯彻落实省总林长令精神和信长星书记系列批示要求,全力做好全省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着力推进疫木全面清零,当前正处于疫木集中除治关键期,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工作调度,推动各地加快疫木清理收官,全面提升疫木除治质量。二是着力加强疫木监管,持续开展“护松2025”专项行动,强化《江苏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实施,加大非法采伐、运输、加工、利用松材线虫病疫木执法力度,坚决切断人为传播疫情途径。三是着力谋划下一阶段工作,将松材线虫病防控纳入“十五五”全省林业发展规划,明确下一个周期全省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目标和思路,维护攻坚行动来之不易的成果。谢谢。
中国江苏网记者:我是中国江苏网记者黄欢,近期,58头被老百姓们称为“四不象”的麋鹿,跨越千里,从我们大丰麋鹿保护区北迁天津的新闻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众多网友跟着直播镜头,观看了一“鹿”北上的护送过程。请介绍一下我省在麋鹿保护方面开展的工作,以及麋鹿为何要“远走他乡”?
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任王立波:好的,正如记者朋友说的,麋鹿俗称“四不像”,是一种原产于我国的珍稀特有物种。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麋鹿在清朝末年成为野外灭绝物种。1986年,经多方努力,39头漂泊在海外的麋鹿返回故乡盐城大丰,经过近40年的努力,我们实施了繁殖扩群、行为再朔、野生放养等一系列保护措施,实现了麋鹿种群从“濒危绝境”到“鹿鸣遍野”成功实践。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物种引进指南》认为,中国麋鹿回归是全世界最成功的物种重引进项目之一。截至2024年底,大丰麋鹿种群数量已达8216头,其中野生麋鹿种群数量已突破3500头,基本实现恢复野生麋鹿种群的目标。如今,在保护区范围外,南通、盐城及连云港沿海滩涂湿地上时常看到野生麋鹿活动的身影。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高质量实现恢复野生麋鹿种群目标,探索开展了网格化管理、种群调控、疾病筛查、智慧监测等工作,同时,我们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麋鹿及栖息地、自然保护区管理等方面科学研究,先后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200多篇,主持实施科研课题26项,取得科研成果80多个,这些工作对大丰麋鹿种群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开展麋鹿就地保护的同时,我们积极探索开展麋鹿种群输出工作,扩大在国内的分布。记者朋友提到的第二个问题,其实就是我们说的麋鹿迁地保护问题。麋鹿“远走他乡”,既缓解我们保护区的种群密度压力,更是在全国播撒了物种多样性的种子,既扩大了麋鹿在国内的分布,也更加有助于物种的存续和生态优化。1995年,我们首次向上海野生动物园输出10头麋鹿,在之后的30年里,我们先后向浙江、福建、内蒙古、宁夏、天津等25个地区进行了26批次种群输出任务,共计输送麋鹿448头,这些迁出的麋鹿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种群不断壮大。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选点范围,在适宜麋鹿栖息的地区,使更多麋鹿“落户”新家,让麋鹿这一珍稀物种成为激活湿地保护、串联生物多样性的“绿色纽带”。谢谢。
扬子晚报记者:主持人好!我是扬子晚报记者,在刚才情况通报中提到,我省已建成总里程超过500公里的森林步道,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工作情况吗?
省林木种苗管理站副站长张建宇: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生态旅游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得到蓬勃发展,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更多绿色动能。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旅游强国”和“聚人气、促消费”等决策部署,我局顺应生态旅游消费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趋势,进一步丰富生态旅游载体,深入推进生态旅游与文旅、农旅、体旅等融合发展。森林步道建设便是近几年我局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林草局部署要求,创新开展的一项特色工作。2021年,我局从森林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的生态旅游地选取具有较好基础,具备森林步道基本功能和业态的16条线路作为首批省级森林步道向全社会推介发布,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2022年起,该项工作连续4年被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目前全省已建成76条、总里程达542.25公里的省级森林步道。为做好这项工作,我局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纳入局年度重点工作,加强工作统筹,压实工作责任,坚决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成立局生态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发布《江苏森林步道建设导则(暂行)》、《森林步道建设实施方案(大纲)》、地方标准《森林步道建设规范》,征集启用森林步道专用标志(LOGO),开设森林步道宣传专栏,规范森林步道建设,加强宣传引导,扩大社会影响。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强化与文旅、体育和卫健等部门合作,拓展与教育部门、主流媒体等合作,打造更多高质量的“生态旅游+”产品。谢谢。
扬子晚报记者:谢谢张站长,“五一”小长假即将来临,我们很多读者朋友都有出游计划和需求,刚才史局长在情况通报中提到咱们林业局精心准备了很多生态旅游项目,近期将会择机发布,相信大家都非常感兴趣,能不能请您先剧透一下呢?
省林木种苗管理站副站长张建宇:好的,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优良生态产品和优质生态服务的需求,让更多民众共享绿色发展红利,继续做大做强“绿美江苏·生态旅游”品牌,我们以“提质、兴业、利民”为方向路径,深入挖掘生态旅游新亮点,精心组织遴选了如大丰麋鹿保护区“鹿王争霸赛”、常熟尚湖景区牡丹花会、南京栖霞山森林公园“秋栖霞”活动、泰州溱湖湿地公园“端午龙舟赛”等317项生态旅游项目。
刚才史局介绍的省内4条精品生态旅游线路,一是沿长江生态人文线路,该线路涵盖长江母亲河流过南京、镇江、南通等地,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特色,展示出一幅黄金水道与千年文脉相拥、绿色转型与人文传承共舞的现代版绿美江苏《千里江山图》;二是沿太湖山水田园线路,以太湖为核心,以山水田园为脉络,联动苏锡常三市,串联湖滨生态修复区、森林氧吧与水乡古镇,展现江南“水-林-田-镇”复合生态系统独特魅力;三是沿里下河水乡风情线路,该线路贯穿里下河平原的扬州、泰州、盐城等地,以里下河地区星罗棋布的湿地生态系统为骨架,结合龙舞、会船、垛田等活态文化遗产,充分展示了“水陆共生”的农耕湿地文化与生物多样性完美融合;四是沿古黄河古韵今风线路,该线路贯穿徐州、淮安、宿迁等地,见证了黄河文明发源与演变,充分展示了楚汉文化的古韵今辉和采煤塌陷区“废地变泽国”的生态奇迹。
另外,根据当下社会对郊野公园、户外徒步运动的需求热点,我们还向大家推介南京老山森林公园、无锡宜兴森林公园、徐州环城森林公园、溧阳天目湖湿地公园、常熟虞山森林公园、扬州凤凰岛湿地公园、南通狼山森林公园、泰州溱湖湿地公园等10处特色生态旅游目的地。具体情况,我们将于4月底在常熟虞山举办“绿美江苏·生态旅游”系列推介活动启动仪式上集中发布推介。届时,现场还会有其他精彩活动,欢迎媒体朋友和社会大众持续关注。谢谢。
办公室主任 陈卫中: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现场答问环节就先到这里,各位如果还有什么其他想要深入了解的问题或采访需求,可以会后和我们局办公室有关工作人员联系。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我省林业工作的大力支持!今天的例行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