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各地动态
绿满苏州太仓市绘就美丽新画卷
发布日期:2025-03-18 16:56 浏览次数: 字体:[ ]

 阳春三月,春风送暖,正是植树添绿的好时节。苏州太仓市以强化生态功能为目标,深入挖掘造林绿化潜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2023年太仓市林木覆盖率18.91%的基础上,2024年进一步提升,绘就了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新画卷。

近年来,太仓市通过多方面措施,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工作。去年,以植树节为契机,太仓市集中开展了造林绿化、认建认养、志愿服务等义务植树活动21场次,直接参与人数1300人次,栽植各类乔、灌木万余株。在工作中,太仓市以林长制为抓手,充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和各区镇绿化部门,提前谋划造林任务,强化后期管护,进一步提升造林品质。按照因地制宜、多样尽责、方便参与、系统管理、精准高效的工作原则,开展“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工作,金仓湖公园获评首批省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市林业局利用“林调通”系统平台等,以卫星影像为参考,对造林地块逐一现场核查。2023年,全市共计上报完成131个造林小班,完成成片造林面积750亩,在增加总量、提高质量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今年,太仓市计划完成造林700亩,同步完成森林抚育计划2000亩,重点推进环村林带、道路绿化、水系绿化及农田林网建设,推广“三化”树种(珍贵化、彩色化、效益化),打造立体复合的绿化景观。此外,太仓市高度重视村庄绿化建设,做好绿美村庄申报工作,做到护绿和增绿有机结合。2024年,沙溪镇香塘村吴家巷、城厢镇万丰村柴塘成功创建省级绿美村庄。今年,太仓市重点推进璜泾镇荣文村亭子桥、双凤镇庆丰村南吴泾建设省级绿美村庄。

古树名木是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大自然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是绿色文化的活化石,也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它们不仅传承着城市记忆,还寄托了百姓的乡愁。近年来,太仓市通过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实施“一树一档”、加强标志管理、落实管护责任、加强日常养护巡查、开展资源普查等措施,建立健全古树名木保护长效机制,弘扬生态文化,讲好古树名木故事,积极营造全社会保护古树名木的良好氛围,提高社会各界对保护古树名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市民群众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和自觉性。2024年,太仓市共组织开展古树名木管护巡查100多次。太仓作为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的城市,古树名木资源丰富。目前,太仓市现有古树名木100株,其中一级古树名木3株、二级古树名木12株、三级古树名木85株。树龄超过500年的一级古树名木包括浮桥镇三市村的古银杏树,距今已有800年;太仓名人馆前的古罗汉松,有500余年历史;洞庭分秀雅苑(市一中旧址)的古紫藤已有600多年历史,被认为是江南最大、最古老、最长寿的紫藤之一。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太仓市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绿色生态持续打造,构筑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和美画卷。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生态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太仓市不断完善生态环境全要素感知体系建设,打造数字化生态环境典型应用场景,探索开展太仓生态质量指数EQI调查,加强湿地、林地等保护,不断提升生态质量指数水平。与此同时,太仓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生物多样性宣教工作,建设生物多样性智能观测站点,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食物链、湿地生态的重要性,体验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乐趣。2021年7月,太仓市正式启动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覆盖了市内各重点区域,调查范围涵盖森林、灌丛、水域(水体)、农田、城镇和裸地6大生态系统类型。根据调查,太仓市共记录到物种数1369种,其中包括水蕨、鸳鸯、花脸鸭、画眉、乌龟、苍鹰、游隼等国家级保护物种。数据表明,太仓市的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金仓湖湿地公园、璜泾镇北部长洲村境内的白茆口湿地,汇聚了大量迁徙候鸟,其中不乏红隼、小杓鹬、黄胸鹀、震旦鸦雀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