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办理
索 引 号: 014001354/2024-00032 主题分类:
发布单位: 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 发布日期: 2024-07-05
文 号: 主 题 词:
摘要: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第054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7-05 17:43 浏览次数: 字体:[ ]

薛建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我省沿海滩涂互花米草生态治理成效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江苏是最早引入互花米草的省份之一,引种以来在沿海地区迅速扩张,沿海互花米草分布已达到约2.5万公顷,占全国分布总面积的30%,是全国互花米草分布面积最大、受威胁程度最高的省份。省农业农村厅与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发布《江苏省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第一批)》,将互花米草列为I级重点管控物种,互花米草已成为沿海滩涂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植物,直接影响到区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全省沿海各地、各单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外来物种防控、互花米草防治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国家林草局等部委联合印发的《互花米草防治专项行动计划(2022—2025年)》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互花米草治理决策部署,强化组织领导,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着力推进除治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互花米草治理工作整体形势仍不容乐观,还存在许多问题,留存互花米草还呈持续扩散趋势,治理任务还非常繁重艰巨;区域协同治理水平不统一,种子扩散导致复发风险大;监测与监管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根据您的建议,我们将积极争取从多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我省沿海滩涂互花米草生态治理:

一、关于互花米草治理技术及成效评估体系建设

互花米草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我省高度重视科技支撑、技术标准及监测评估体系建设。相关部门协同出台《江苏省互花米草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建立全省互花米草治理专家库,并相继制定《江苏省互花米草调查技术规程》《江苏省互花米草除治技术手册》《江苏省互花米草治理任务验收办法(试行)》,为互花米草调查、技术方案编制、治理施工、管护、任务验收评估等提供技术支撑保障。同时,举办互花米草治理培训班,开展技术交流。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强化互花米草治理科技支撑。一是强化专家指导。积极邀请专家开展技术培训,组织专家参与治理全过程,遇到问题及时问诊把脉。二是完善治理技术标准体系。及时总结前期治理经验教训,科学评估刈割、碾压、围堰水淹等不同技术手段和技术组合模式成效,不断优化治理措施。三是强化治理成效评估。组织制定《江苏省互花米草治理区生态影响评估细则》等技术标准,开展互花米草动态监测,掌握互花米草治理进度和成效,及时发现除治残留和新入侵扩散增量,提升治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二、关于互花米草清除迹地的生态修复

互花米草治理过程中,我省沿海各地统筹实施互花米草除治、滨海湿地生态修复、迁徙候鸟等野生动物栖息地营造等,促进沿海典型湿地面积逐步增加,湿地生态质量逐步改善,湿地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2023年除治区域观测表明,随着潮间带代表性淤泥质滩涂湿地和典型入海河口湿地逐步恢复,鸟类等野生动物数量不断增加。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强化互花米草治理区域生态修复。一是强化规划引领。落实《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江苏省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2021—2035年)》《江苏省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方案(2021-2035)》等,科学布局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统筹推进互花米草治理,进一步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筑牢沿海地区生态屏障。二是科学推进修复。互花米草除治后,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滩则滩”的原则,根据不同除治区域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及候鸟、麋鹿等主要保护对象栖息、繁衍需求,海岸线侵蚀及淤长情况等,科学确定除治后滩涂生态修复方式,因地制宜开展生态修复工作。三是部署实施治理工程。省相关部门积极将互花米草防治作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蓝色海湾、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项目等重点内容,探索推动外来入侵物种防治清理。

三、关于互花米草区域协同防控体系与监督机制

近年来,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等10部门建立省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厅际联络机制;互花米草治理以来,成立省互花米草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省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协同配合,加强法规宣传教育与执法监督。下一步,我省将持续发力,强化防控与监督机制建设,切实推进互花米草治理监督监管。一是坚持长期监测管护。积极推动将互花米草等外来入侵物种监测防控等纳入新修订的《江苏省湿地保护条例》,结合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外来入侵物种监测等,全面加强跟踪监测和后续管护。二是加强督查考核。互花米草治理工作已经纳入国家、省林长制工作考核内容,将坚持“一月一简报,一年一通报”调度机制,强化任务进度督查调度。三是建立完善奖惩机制。对互花米草治理成效显著的给予表彰奖励,对责任落实不到位、履职尽责不到位,未能完成年度治理目标任务的地方,在年度考核结果中予以通报。四是强化宣传引导。积极开展互花米草治理科普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禁止在省域范围内种植互花米草,支持并积极参与互花米草治理工作。

四、关于互花米草综合防治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推广

我省高度重视互花米草综合防治关键技术攻关,积极支持各地、各单位依托省内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等,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实践,提升除治技术能力,提升治理实效。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完善技术攻关及推广示范体系建设,支持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科研机构加强协作,参与互花米草治理,围绕互花米草生物替代防治、互花米草生物炭基土壤修复、互花米草专用清除装备、互花米草清除迹地生态修复等关键技术研究,为互花米草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积极开展技术示范与推广应用,为全国探索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治理之路。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林业工作的关心支持!

江苏省林业局         

2024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