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木瓜树栽植于庭院,作辟邪之用,后被人们演化为具有神奇功能的降龙木,出现在诸多文学作品中。在淮安市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盱眙县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拥有众多上百年的古树,其中一株木瓜树树龄超千年,是公园内树龄最大的古树,也是我市树龄较大的古树之一。
历经千年风雨,这株木瓜树长势良好,苍劲的枝干向上伸展,嫩绿的叶子郁郁葱葱,由根部延伸出的两根树干沟壑纵横,记录着岁月的痕迹。60余岁的村民谢永安告诉记者,他从小在山上长大,对这棵古树再熟悉不过。“这棵树每年能结果四五十个,老一辈的人还用果实治病,每年拳头大的果子成熟落地后都有人来捡。自从有人管理养护后,古树长得茂盛多了。”他说。
降龙木被“智慧”守护。为引导人们爱护古树、文明赏树,盱眙县林业部门将保护古树名木与绿美村庄建设相结合,将这株木瓜树作为重要景点打造,其四周用围栏围挡起来,开展古树名木监测系统试点工作,安装4个监控、1个球形摄像机及土壤和气候传感器,相关数据同步上传。监管人员通过手机实时查看和监测树木生长状况、周围环境、附近人流,对翻越围栏入侵的行为进行预警。同时,平整周围土地,铺上灰砖,建设古树宣传长廊、安装语音播报系统并进行定制化语音宣传,智能播报木瓜树的科普知识和历史故事。不仅如此,为了便于更多人参与古树保护,人们可以通过扫描树身悬挂牌上的二维码,了解古树的基本信息和保护等级等内容,线上反馈古树生长状态,和古树管理方互动,实现古树名木“云”守护。
根据古树宣传长廊上的记载和附近村民的讲述,记者得知这株木瓜树的历史渊源:宋太祖赵匡胤的宰相王溥在平定南方时驻扎在此,收谢静吾为义子。彼时,谢静吾无心打仗,乐于耕种。他娶妻生子,大兴土木建立谢家庄,过着安逸的生活。庄园的花园栽种有紫荆、紫薇、木瓜、海棠等花卉树种。经岁月变迁和战火洗礼,到20世纪60年代末,很多遗迹荡然无存,花园中只剩木瓜树和紫薇。后来又遭大火,只有木瓜树幸存。很多年前,木瓜树还被雷劈中过,根部被劈成了两半,仍顽强地活了下来。
“此木瓜与我们常吃的番木瓜是两种不同的植物。”江苏省林草乡土专家、盱眙县林总场高级工程师葛聿顺告诉记者,木瓜树喜光照充足,耐旱、耐寒,在江苏、河南、山东、安徽、浙江等地均有分布,花期在4月,果期为9至10月,果实可入药、不宜直接食用,适应各种土壤栽培,是园林绿化中常用的观赏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