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各地动态
张家港市多措并举积极助力苏州国际湿地城市创建
发布日期:2024-05-15 08:50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日,苏州市正式获“国际湿地城市”国家提名。张家港市作为苏州代管县级市,地处长江之滨,区域内河网密布。作为沿海和长江两大经济开发带交汇处的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张家港市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态,助力苏州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不仅仅只靠“天赋”。
    一是实施生态修复,改善湿地生态环境。围绕“长江大保护”的国家战略和沿岸生态修复的总方针,张家港市积极开展长江生态修复。
    案例1:张家港湾。过去几十年,随着临港产业快速崛起,作为长江江海交汇的第一道湾——张家港湾环境生态等问题日益凸显。为解决“临江不见江、近水难亲水”等问题,张家港湾启动了生态提升工程,9公里生产岸线全面调整为生态岸线,拆除沿江企业10余家,拆除违建10万㎡,清理畜禽养殖161户,恢复长江自然芦苇滩涂湿地450亩,种植乔木1.5万余株,营建湿地与森林共生的生态防护林带。该项目入选2020年江苏省推进长江大保护和绿色发展特色工作清单,入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项目优秀案例。
    案例2:通洲沙江心岛。通洲沙江心岛位于张家港最东部,面积约15000亩。2012年起,对江心岛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编制《张家港通洲沙江心岛生态湿地总体规划》和《新沙洲生态修复规划》,科学定位,统筹规划“新沙洲”相关区域的生态保护修复提升建设。实施潜堤、互联堤及浮码头等生态修复工程稳定江心岛沙体,解决主串口封堵和交通的问题。整治养殖活动,清理养蟹池塘970亩,拆除蟹塘圩堤3.36公里和房屋1800㎡。沟通岛屿内外水系恢复江滩自然生态,在岛屿周边种植芦苇面积超5000亩,巩固沙体、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该项目被列为苏州市首届“十佳湿地生态修复案例”。
    二是开展生态监测,健全天空地一体化检测网络。在通洲沙江心岛、暨阳湖省级湿地公园等重点区域完善水文监测站、观鸟瞭望塔、气象监测站等基础设施,逐步积累科研、规划和保护必要的水文、气象等观测数据。连续多年开展鸟类观测,重点开展沿江鸟类监测调查,截至目前,共计观察到341余种鸟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0种。其中勺嘴鹬、白尾海雕、白腰燕鸥、褐翅燕鸥等动物首次在苏州被观测到。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湿地内的生物多样性得到显著提升,“微笑天使”江豚频繁出没,珍稀鸟类乐于在此栖息觅食。

三是探索宣教路径,强化湿地宣教水平。借助世茂小学和暨阳湖区位优势,探索打造苏州市第一家“湿地+学校”模式的湿地自然学校。聚焦“学校+学科”,探索标准化宣教课程,按照新课标开展湿地自然教育,系统梳理学科教育特点与湿地相融合,开发3套自然教育课程,梳理“湿地+学科”课例200个,开展湿地课程近100期。聚焦“课本+实体”,拓展多元化宣教路径,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将震旦鸦雀、青头潜鸭等图片制作成宣传折页、购物袋等湿地宣教素材产品。聚焦“线上+线下”,做深常态化宣教工作,“芦苇小课堂”列入张家港市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在“湿地日”“爱鸟周”等时间节点,每年平均开展湿地宣教活动20余场,参与人数达3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