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各地动态
盐城市:让绿色“文物”讲述城市历史
发布日期:2024-04-23 08:26 浏览次数: 字体:[ ]

古树名木是社会文明的记载者,是活的历史文物。它用独特的年轮一圈一圈地记录着岁月的变迁与沧桑。去年以来,盐城市按照“一树一档案,一树一标志,一树一故事”的工作思路,在全市范围内组织调研、编撰出版一本介绍盐城的古树名木的书籍,弘扬生态文化,传承历史文脉,讲好古树名木故事,助力盐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摸清古树名木“家底”

“全市有多少古树名木?”“盐城市现存最古老的树是哪种?树龄多少?”……在很长时期里,盐城古树名木的“家底”,一直无人说得清。

“古树名木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承载着地方记忆,寄托着乡愁乡韵。保护古树名木,就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

盐城市启动全市古树名木调研,深入城镇和乡村实地调查与考证,走访相关当事人,对全市古树名木资源情况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追踪普查。在此基础上,经过多方核实、资料收集和故事挖掘,汇编成《盐城的古树名木》一书。

调查显示,盐城境内现遗存的169株古树名木,分布于全市各县(市、区),涉及62个街道、镇区及110个村组(个人),其中300年以上古树28株。另有可列入后备资源的约300余株,构成全市古树名木的一张整体画图。

2024年1月,《盐城的古树名木》一书正式面世。从组织调研,到成果面世,历时半年多,首次摸清了全市古树名木的“家底”,为城市发展存留下宝贵的历史记忆。

“这次全市范围的古树名木调研,是一次对全市古树名木遗存资源的全面普查,是对现存散落于城乡各地绿色“文物”的会诊与抢救,更是提高人民群众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普法宣传。希望通过这样的扎实工作,让盐城的绿色“文物”能够“活”得更好,把优秀传统文化传得更久。”盐城市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委主任蒋春说。

发掘背后的红色故事

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盐城考察时强调,新四军的历史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作为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盐城留下了无数的革命故事。很多古树名木,作为一种特殊的载体,见证并参与了历史,成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

走近盐城阜宁县羊寨镇南羊村三组,有一株古柘树,树龄超过800年,是盐城境内现存最古老的树。抗战时期,新四军和华中局的同志都以这棵古树作为路标,相互接应。1942年7月,从上海转移到阜宁的文化名人阿英,在阜宁采访写成的《敌后日记》中曾记载过此树。

东台市富安镇农具厂内的一株银杏,树龄已有710年。抗战时,这株大树还是新四军的信号树。地方武装人员在树上绑一根竹杆,用升降标志观察敌情。不久升降标志被鬼子发现,大树在1938年被砍去一半,后来在人民群众的保护下才得以慢慢返青发芽,直至长成如今的参天大树。

盐城城市历史文化顾问、市政协智库专家顾海涛全程参与了这次调研。他感慨地说,“盐城没有留下多少古树,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年日军侵略盐城时,将众多古树连同民房烧毁一空,致使很多古老大树惨遭不幸。”

“盐城幸存的零星古树多与当年抗战时期新四军与当地民众全力保护有关。”顾海涛介绍,在东台现存的10多株古银杏中,几乎每株都曾遭到当年日军的火烧砍伐,一些树身还沾染烈士鲜血。有的古树虽惨遭不幸,几次濒临枯死,但由于有群众的精心爱护,终能顽强地复活并生长,演绎了特殊的人与树的情缘。

让古树名木“老有所依”

随着“家底”逐步清晰,盐城市各地推动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生动实践也开始进一步丰富,越来越多的古树名木焕发新光彩。

建档案、住新家、做体检......为了让古树名木在盐阜大地常绿长青,盐城市以编撰图书为契机,主管部门加强古树名木认定、登记、建档、公布、挂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全面落实管护责任,及时开展抢救复壮,推进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精准化保护进程,为全市169古树名木撑起“保护伞”,让古树名木“老有所依”。

在东台、阜宁等古树名木较多的县(市),当地政府出台了保护古树的文件,对长势衰弱的古树实施抢救复壮,对一些无主或住家无人的古黄杨等珍品树木,明确村组专人管理。建湖县创新文旅融合,将古树名木保护融入到自然教育、生态旅游中,让“古树风景”转化为“生态经济”。盐都、射阳等县(区)在城市规划中为古树名木让道,为其生长创造良好环境。还有地方通过举办各类宣传活动以及认养古树名木的等方式,进一步增强全社会保护古树名木意识和热情。

“这里的每棵古银杏都有‘监护人’。盐城市园林部门对市内银杏挂牌,注明其编号、保护级别、养护责任人等。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扫描牌上二维码,跟踪了解古树更多信息。”盐城市住建局园林处主任皋德馨介绍。

谈及如何更好的加强管护,皋德馨说,“过去在古树名木保护中存在一些误区,不知道树要什么。比如,在树基周围建水泥围栏、水泥树池,在周围地面铺水泥等,会影响古树生长。”近年来,古树名木管护理念和水平逐渐提升。“目前对古树精细养护,专门派技术人员、专职技术人员跟踪这些古树名木,平时每个月都会定期的古树进行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除了常态化浇水、施肥、生物防虫害外,我们通过透气铺装、树洞修补、区域防雷、土壤改良等措施,为古银杏提供了有效保护。”

古树不言,静静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模式中,不断焕发生机,吟唱出一曲曲绿色发展的优美乐章。下一步,盐城市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依法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助力美丽盐城绿意更浓,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书写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