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花卉创新团队成功入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第五批林草科技创新团队。
团队重点围绕杜鹃花、绣球花、茉莉花等特色木本花卉开展基础性与前瞻性研究,聚焦种质资源收集与新优品种选育、高效栽培技术与应用模式创新、重要性状挖掘与分子机制解析、主题花园营建与休闲产品开发。团队负责人邓衍明研究员现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休闲农业研究所所长、党总支部书记,兼任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担任国际盆景协会中国地区委员会副主席、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第九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绣球花产业国家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花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鲜切花分会委员等学术职务,并被评(聘)为《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编委、《花木盆景》编委、中国科协科技人才奖项评审专家、江苏省产业教授、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江苏省侨联农业科技专家、江苏省农业科技援疆专家等。
图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花卉创新团队合影
花卉创新团队承建有国家和江苏省杜鹃花种质资源库、江苏省木本花卉省级作物种质资源圃、江苏省杜鹃花育种与培育长期科研基地、中国绣球花研发中心、新优品种测试中心等研发平台7个,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国家林草局重点研发、江苏省种业振兴“揭榜挂帅”、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50余项。团队成员在Plant Cell、Horticulture Research、Geoderma、Biochar、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制定江苏省地方标准18个,授权发明专利19件,8项研究成果入选国家林业科技推广成果库,并先后获得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江苏农业科技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技进步奖等奖项10余项;培育的品种/产品分别获得“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金奖”、“中国好品种”、“新品种奖”等各类荣誉和奖励。
种质资源收集与新优品种选育:
作为江苏省优势特色花卉种业协作攻关组成员,团队收集保存杜鹃属种质资源约700份、绣球属种质资源约300份,资源保有量居全国同类单位之首。通过优选亲本杂交、诱变及系统选育等,获得杜鹃花新品种(系)300多个,其中获得国家林草局植物新品种权15个、江苏省林业良种审/认定品种6个、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品种8个,并以独家实施许可形式转让新品种4个;利用种间远缘杂交、胚培养等技术,选育出绣球花新品系100多个,并申报国家林草局植物新品种权12个。
高效栽培技术与应用模式创新:
团队系统开展了杜鹃花和绣球花新优品种的培育技术、种苗周年扦插繁育和组培快繁技术、绣球花色精准调控技术、茉莉增花与花期调控技术等研究,多项技术成果入选国家林业科技推广成果库和江苏省花果茶主推技术/品种。
重要性状挖掘与分子机制解析:
团队系统开展了绣球花耐铝及花色变蓝分子机制、银色叶片形成机理、远缘杂交胚败育机理、叶斑病抗性机理、杜鹃花朵色斑与条纹形成机理、茉莉花耐热性与花香物质合成机理等应用基础研究,采用细胞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等方法,挖掘出大量关键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分子聚合育种奠定了基础。
主题花园营建与休闲产品开发:
团队长期秉持“做有用处的科研、解决真正的问题”理念,十分注重成果的落地和转化应用,先后指导建成常州裕华杜鹃园、常州江南绣球园、沭阳绣球公园、南京花溪绣球园、苏州西山玫瑰园、沭阳月季公园等主题花园,完成《南京市栖霞区农业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规划》、《沭阳盆景产业园总体规划》等产业发展规划多个;开发了棒棒糖型、迷你型栽培模式,创制出悬崖式造型杜鹃、迷你型掌上杜鹃、“一株多色”绣球花、水培茉莉花等高附加值产品;深入挖掘花文化内涵,开发出系列文创产品;常态化举办裕华杜鹃花节,高质量举办2022南京(江宁)绣球花精品展、2023首届中国(沭阳)绣球花展和全国绣球花产学研合作创新学术研讨会等大型主题活动,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进行宣传推介;技术指导服务不仅实现了江苏省地级市的全覆盖,还辐射服务浙江、上海、安徽、湖北、云南等省(市)多家企业。团队研究成果为联农富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力地推动了当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和休闲农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