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开展了第二届“最美生态保护修复案例”评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洪泽湖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案例被提名为候选案例,现予以公示:
一、公示内容
案例名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洪泽湖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案例
【案例简介】
自上世纪80年代,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围网养殖面积增加至35万余亩,生境破碎化、物种单一化日渐严重,不仅威胁百万候鸟的栖息家园,也使渔民尚水而居的生产生活渐入困境。从2008年起,洪泽湖保护区管理处联合地方政府坚持“生态修复是目标、退渔还湿是举措、转产就业是关键”的原则,扎实做好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直接投入资金15.3亿元,探索出一条与“湿地相争”到“生态双增”的洪泽湖湿地生态保护模式。
一是运用多举有效的修复技术。通过强化微地形改造、保留表层土壤质、促进呼吸口净化、设置洋槐桩拦截入侵物种等修复技术,有效恢复湿地立体生态。二是构建新颖高效的管理模式。摸索“潭-滩-岛”和“边潭-心滩”生态修复等数十种模型,并将生态感知、远程物联设备等先进技术与人工观测、调查采集的方式相结合,打造智慧湿地监测监控平台。三是打通生态惠民的实现路径。不断丰富“2+6+N”共建共管机制内涵,开展生态绿色扶持计划、大美湿地研学旅游等有效举措,协力加强生态、生产和生活的“三生”共治,努力探索生态惠民路径。
通过科学的湿地修复和高效的管理举措,洪泽湖湿地的保护成效不断显现。一是在生态效益方面。累计完成退渔还湿面积28.9万亩,修复重要区域受损湿地3.6万亩,鸟类种类由147种增加到230种,鸟类总数由20余万只增加至50余万只。二是在社会效益方面。完成“两船清理”4733艘,妥善安置渔民6784人。在长江经济带120处国家级保护区评估中,位列第三。“以生境连续性和鸟类丰富度为目标的洪泽湖湿地生态修复实践”成为我省首个且唯一入选COP14大会的经典案例。三是在经济效益方面。依托“洪泽湖品牌”建立了泗洪水产科技研发孵化示范基地、泗洪现代渔业产业园等生态养殖基地,预计运行后年产值4亿元、实现利润4000万元,辐射养殖塘口50万亩、带动群众年增收2亿元。
【视频介绍】
在洪泽湖的西部、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拥有我国东部极其稀有且保存完好的内陆淡水湿地生态序列,是华东区域最为重要、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分布地之一。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与淮河相连的洪泽湖周边圈圩、围网养殖和捕捞产业迅速发展,人进湖退的无序开发模式致使渔民与候鸟的湿地家园面积萎缩、生境破碎、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该怎么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自2008年起,保护区管理处联合泗洪县政府和沿湖乡镇,科学合理组织渔民改变以往破坏式的生产经营方式,累计完成退渔还湿面积28.9万亩区,修复重要区域受损湿地3.6万亩,清理洪泽湖住家船、餐饮船4733艘,安置转产渔民6784人,顺利实现了与“湿地相争”到“生态双增”的生态发展目标。
过去的胜利村是一个位于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圩堤小岛上的小小渔村。它的变迁见证了这一富有生态保护责任感和生态文明建设时代意义的历程。为科学合理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和光照度,周边居民对洪泽湖湿地部分区域稠密的荷叶进行“控密间采”,并将采摘下来的荷叶做成荷叶茶,成为了百姓致富的“金叶子”。
2019年,胜利村“退渔还湿”和“生态搬迁”后,养殖圩埂阻隔依然存在,部分区域处于富营养水平,喜旱莲子草成入侵态势,鱼类不能至此觅食、产卵,也难以被大型水鸟和集群水鸟利用。2020年,为恢复迁徙候鸟的家园,保护区管理处对胜利村原址及其东侧原围网养殖区约1800亩的退化湿地开展湿地修复工程,围绕“湿地平坦化、生境破碎化、物种单一化”的问题,洪泽湖保护区积极探索生态模型的构建,强化推广示范,突出特色做法,注重智慧监测,形成了洪泽湖湿地修复技术体系。
随着网退、船退、人退和植被恢复等措施的有效落实,洪泽湖湿地恢复到它最初最美好的样子,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茂、鸥鹭成群。保护区内鸟类种类由147种增加到现在的230种,鸟类总数也由之前的20余万只增加到现在的50余万只,其中花脸鸭种群数量就超过20000只,创下目前国内发现花脸鸭种群数量最多区域的记录。
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日益迫切,大美湿地洪泽湖成为大家心向往之的地方。渔民转产就业的同时,从洪泽湖湿地携带了一笔传承数百年的非物质文化财富,保护区管理处与当地人民政府积极探索这类深深根植于浩渺洪泽湖的“非遗+”的生态旅游,将非遗文化融入到生态文化旅游、水产品展示展销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湿地保护、候鸟保护深入人心,在沿湖乡镇百姓和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心中,保护好大美湿地洪泽湖,就是保护大家的金湖银湖。
二、公示时间
2023年9月5日—2023年9月9日
三、有关要求
公示期限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如对候选案例有异议,请通过信函、电话或直接向本单位反映。以组织名义反映问题应加盖公章,以个人名义信函反映问题请署真实姓名。
来信来访地址:南京市定淮门大街22号江苏林业大厦,邮编:210036。
联系人:李成之,联系电话:18360169883。
江苏省林业局
2023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