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白蚁是我省发生危害潜在风险较高的林业有害生物。近年来,全省多地出现白蚁危害林木现象,长江以南局部地区森林白蚁种群规模快速积累,暴发成灾的风险加大。森林白蚁由偶发、次要病虫逐步发展成为常发、主要病虫。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省森林白蚁发生面积20多万亩,主要涉及6个设区市的18个县(市、区),危害发生区域较广。
白蚁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社会性昆虫,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我省分布的白蚁主要种类有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和黑胸散白蚁。我省已知主要危害林木的白蚁种类为黑翅土白蚁。黒翅土白蚁危害树种种类较多,在我省主要危害香樟、梅花、樱花、杉木、麻栎、臭椿、松树、桂花、桑树、苦楝、玉兰、松树、银杏、杨梅、槐树等。黑翅土白蚁主要危害树木枝干和根系,通过修筑泥被泥线,将树干用泥土包裹,然后取食树皮甚至心材,严重破坏树木的韧皮部和形成层,影响树木的水分和养分输送,阻碍了树木的增粗,导致树木生长缓慢甚至死亡。近几年,南京中山陵梅花山等重点景区的古树名木受到较大危害,百年以上古梅就死亡的约80棵。
森林白蚁具有群体庞大、成员种类多、蚁巢结构多样复杂、活动隐蔽等特点,防治难度大,治理周期长。防治白蚁需要对其进行长期野外观察和研究,才能了解掌握其生物特性,开展针对性防治,野外群落需要经过多年持续治理才能治本。近年来,全省各地采取“分类施策、科学防控、综合治理”的防治策略,全面组织开展白蚁防治工作,取得良好防控效果。一是加强监测,精准防治。把森林白蚁列为主要监测对象,密切监测虫情动态,设立森林白蚁监测点,建立常态化森林白蚁危害监测巡查机制,准确分析研判发生危害风险,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二是分类施策,按需防治。对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经济林木等进行重点监测和重点防治。当林间森林白蚁的种群密度打破生态平衡,达到损害程度危害严重时,则采取防控措施进行科学防治。三是科学治理,综合防治。组织实施了《白蚁压烟防治新技术研究和推广》《黑翅土白蚁复配制剂的研究与应用》等科研项目。大力推广无公害防治,建立森林白蚁无公害防治示范区。四是强化保障,持续防治。加大资金投入,保障监测预报、药剂药械储备等经费。加强与防治技术研究单位合作,加大科技成果推广示范,提升森林白蚁综合治理水平。经过合理运用人工、物理、化学等防治技术,采取挖除巢穴、烟剂熏杀、喷洒粉剂、投放诱饵、灯光诱杀、药剂灌施及无公害药物防治等综合防控措施,积极推进无公害防治,把森林白蚁造成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实现绿色减灾和可持续控灾防治目标。
近日,江苏省地方标准《林木白蚁防治技术规程》通过了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的专家审查。该省级地方标准规定了林木白蚁防治中的危害调查、防治方法、效果检查等技术要求,规范了全省林木白蚁防治方法,填补了江苏林木白蚁防治领域的空白,将为全省森林白蚁防控工作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