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南通市积极响应“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号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立足江海特色、厚植生态底色,全域推进村庄绿化建设,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福祉惠及千村万户,绘就了一幅幅“秋染山梁柿子彤,疏篱菊艳枣羞红”缤纷绚烂、诗意盎然的乡村田园景色。
区狼山街道自然村
目标导向、科学规划。将绿美村庄建设工作列入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建设和林业发展规划,与农业农村、住建等多个部门乡村建设发展规划有机结合,多村联创、多线联动,实行工作任务指标化、工程建设项目化,高标准精品绿美村庄连片呈现。
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制定出台《南通市“三化”示范创建评价指标》《南通市森林城镇建设评价指标》《南通市森林村庄建设评价指标》等一系列文件,因地制宜、明确标准、统筹推进、确保质量,村庄绿化美化效果显著提升。
甸镇白甸村
因村施策,促进发展。坚持经济、生态、景观效益“三效”兼顾的原则,让人居环境改善与林木经济发展、苗木栽植与长效管理、绿化成效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让绿美村庄留住更多的记忆、更浓的乡愁,江海平原“花木之乡”“湖桑之乡”“长寿之乡”、张謇精神等产业和文化特色进一步彰显。
通州区川姜镇月笼沙绿化
南通市累计建设省绿美村庄803个、国家森林乡村20个、市级森林城镇49个、市级森林村庄 201个,村庄绿化率达到 30%以上。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第四届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等荣誉。党的二十大期间,央视《东方时空》《新闻1+1》等多个栏目聚焦南通,点赞绿色发展。
通州区开沙村,依托开沙岛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发展优势和资源禀赋,精心打造绿化精品,塑造绿美景观,村内植被和水体覆盖率高达83%,林木覆盖率达44.6%,野生水禽鸟类达30余种,开沙大道于2020年成功入围“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水清、岸绿、村美”的绿色美丽乡村,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如皋市龙游河村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要求建设绿美村庄,积极打造特色苗木产业,大力发展桂花品牌产品,桂花种植面积2800多亩,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第一批省级苗木特色村和国家森林乡村。
如东县兴凌村按照“稳总量、提质量、出精品、创特色”的建设总思路,通过更新改造沿海防护林、提档升级骨干通道两侧绿化、新建完善农田林网及庭院绿化美化,建成3000多亩的绿色生态防护体系,同步建成生态苗木、生态草坪、生态片林等规模绿化产业示范区,村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广大村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海安市结合江苏省绿美村庄建设标准,出台《海安市河道(圩堤)种植经济林方案》及经济林带试点工作方案,围绕“好长、好管、好看、好效益”的四好目标,明确以奖代补标准,沿线村组、居民和企业积极参与试点种植工作,用自己双手把家前屋后及河道圩堤逐步建成“生态林、经济林、致富林。”
海安市雅周镇迥垛村
海门区遵循“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累计开展长江沿岸绿化2500余亩。严格按照省绿美村庄建设标准,因地制宜组织开展环村林带、风景林、休闲林等片林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建成了一批与沿江沿海生态廊道相依相成的绿美村庄。
下一步,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立足自然禀赋,持续深入开展“千村示范、万村行动”绿美乡村建设活动,实施好省绿美村庄“211”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和改善村容村貌,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再做林业贡献、再赋林业势能、再添林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