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省内要闻
江苏两个定位观测研究站在全国湿地生态站专业组2023年度工作会议做典型发言
发布日期:2023-12-01 12:55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3年11月22日,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网(CEN)湿地生态站专业组2023年度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林草局科技司郝育军司长、李世东一级巡视员,专业组组长、湿地司杨锋伟副司长,专业组组长、中国林科院崔丽娟副院长到会指导。湿地生态站专业组成员以及全国39个湿地生态站站长、科研人员50余人参加。会上,江苏太湖湿地定位观测站、江苏洪泽湖湿地定位观测站等5个湿地生态站做典型发言,从生态站基本情况、数据观测与科研创新做法、服务地方需求三个方面分享经验。

微信图片_20231201125255.jpg

江苏太湖湿地站对太湖流域生态系统开展长期观测与诊断,布局115个水质监测区,100个鸟类监测区,持续开展多时空尺度下高度城市化对太湖流域湿地生态过程及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并开展相应的生态修复示范,每年发布《苏州市湿地保护年报》,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做好湿地科普宣传教育,2016年运行至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29篇,获得国家、省级奖励8项,制定湿地宣教标准2项。

微信图片_20231201125247.jpg

江苏洪泽湖湿地站的建设核心区设在国家和江苏省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淮安市洪泽区林场(老子山镇),另外设立4个分站和3个水文观测站点,长期监测流域生态系统的环境变化特征。通过植-草-炭复合生物多样性阻控带等亲自然的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在洪泽湖东部湿地的推广应用,有效拦截土壤径流中的氮磷等元素。积极宣传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为环湖流域的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及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截至2022年,共发表SCI论文38篇,中文核心论文24 篇,15项专利和3本专著。

微信图片_20231201125304.jpg

专业组组长杨锋伟从高水平建设、应用新技术、加大投资力度和智慧决策能力等方面对湿地生态站发展提出了意见和要求,组长崔丽娟做湿地定位站观测技术与研究展望。

李世东指出,湿地生态站布局近20年来取得重大的阶段性成果。下一步要加快生态站建设进度;提高建设质量,对标优秀站的监测工作,补强自身短板;要强化观测研究,将观测研究作为生态站的核心任务;要强化工作保障,提高生态站人员的科研水平,密切对接湿地保护管理部门增加资金渠道,合理利用科研监测站房。

郝育军强调,生态站是生态文明建设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承接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使命。要全面加强湿地生态站建设,要加强科学监测,通过数据积累推动科学理论研究,以科研支持生态文明建设;要提高管理水平,生态站要有场所、有队伍、有设备、有经费、有制度,增强保障,提高建设质量和水平。要积极服务实际需求,密切对接各业务司局,服务国家和区域需求,有机统一国家需求和科研任务。

江苏省林业局现归口管理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4个,省级生态站1个。5个生态站是我省林草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支撑平台。通过多年不间断的观测、汇交数据,参与编制《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质量定位观测研究报告》,为系统评价我国陆生生态系统状况和环境变化提供数据支撑。

下一步,我局将在生态定位站的建设管理、观测研究能力提升上继续发力,发挥好生态定位观测站观测、研究的作用,为准确评价“绿水青山”的现状、质量,量化“绿水青山”价值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