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下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闫振、湿地管理司司长袁继明一行莅临考察苏州市湿地保护工作,省林业局局长王国臣、二级巡视员卢兆庆,苏州市政府副市长施嘉泓,吴中区区长顾晓东陪同考察。
苏州湿地资源丰富,拥有400多个湖泊、2万多条河流,158公里长江岸线,82公里京杭大运河苏州段,太湖水面绝大部分在苏州境内,全市湿地总面积497.96万亩,湿地率达到38.35%,内陆湖泊湿地面积占比全省第一、全国前茅,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生长在湿地上的城市。当前,依托优良的湿地资源禀赋和创新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苏州正在积极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全力展现世界级水乡人居风貌,打造世界级生态湖区,唱响新时代“太湖美”。
考察组一行对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进行了现场考察,实地察看了湖滨湿地公园生态复层围堰、鸟类栖息地修复、湿地科研监测、科普宣教等情况,详细询问了太湖湖滨申报国际重要湿地的相关情况。同时,现场演示了苏州市湿地智慧监测系统,可视化反映苏州湿地健康状况。
国际重要湿地是指根据《湿地公约》认定的具有国际重要保护意义的湿地,是全球认可的生态保护形式。吴中区太湖湖滨区域是以永久性淡水湖、草本沼泽为主的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在中国东部地区乃至全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该区域连续多年发现红头潜鸭、凤头潜鸭、骨顶鸡等鸟类数量超过2万只,已达到国际重要湿地指标要求。太湖湖滨正在积极申报国际重要湿地,将是太湖地区首个国际重要湿地,有利于扩大苏州在生态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考察组充分肯定了苏州市湿地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闫振副局长指出苏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湿地资源丰富,要坚持生态绿色发展理念,创新湿地保护路径,持续推进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积极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继续为全国全省探路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