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各地动态
常州市湿地保护修复取得明显成效
发布日期:2023-01-19 09:03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2年,常州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围绕“美丽常州、生态中轴”建设主线,聚焦“生态创新区、最美湖湾城”定位,紧扣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多措并举推进落地见效,全面完成湿地保护年度工作。

不断完善湿地保护体系。常州市通过建设湿地保护小区等有效保护形式,对重点湿地资源实施抢救性保护,今年新建溧阳长荡湖、武进滆湖(东岸片区)、新北区大运河(奔牛段)湿地保护小区3处。以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为主体,其他形式为补充的湿地保护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加快推进湿地分级保护。全面贯彻落实湿地名录管理与分级保护制度,在省级重要湿地名录的基础上,申报江苏溧阳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为2022年国家重要湿地名录,进一步推进湿地分级管理,完善重要湿地名录体系。

全面落实湿地调查评估监测任务。开展年度湿地保有量、自然湿地保护率、湿地修复等相关指标的监测统计,进一步健全湿地保护数据库。开展国家湿地公园、省级重要湿地等遥感监测,完成全市17个湿地保护小区建设评估。各有关湿地公园,定期开展水文、水质及生物多样性等现状监测,实时掌握湿地公园的资源情况,同时加强湿地监测数据和积累分析和应用。落实多形式监管机制,将省级以上湿地公园管理列入市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湿地公园加强动态监管。

着力改善湿地生态环境。以提升湿地生态质量为目标,持续开展已建湿地公园、省级重要湿地等区域修复,提升湿地资源质量。主要对溧阳天目湖、溧阳长荡湖、金坛长荡湖等国家湿地公园以及武进滆湖、新北区长江等湿地,通过实施芦苇收割、水生植物种植、拆除围网等生态技术,优化湿地植物群落,着力改善湿地生态环境,努力恢复湿地水清草茂的自然风貌,累计修复湿地3000余亩。

大力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扣准湿地日等重要生态宣传节点以及湿地保护法出台实施之际,充分发挥政府门户网,主流媒体多平台、多终端、矩阵化传播优势,结合户外教育、环境教育等方面,先后通过在线访谈、问卷调查、专家授课、专栏专版等方式开展湿地保护法相关知识点解读及主要成效经验宣传,举办湿地文化体验活动,合力推动湿地知识的普及与传播。溧阳市2处国家湿地公园现已成为溧阳市中小学生社会劳动实践基地,2022年度全国第九届自然教育论坛在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举办,并同步举办了本园自然教育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