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雨花台区作为江苏省第一批林长制试点单位,率先建立党政同责的“双林长制”,截至2021年底,共设立区级林长9名、街道级林长18名、社区级林长61名,出台相关文件和配套制度21份,搭建林长制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各条线多系统统一管理,全面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
将森林资源管理、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保护、古树名木保护、自然保护地管理等全部纳入林长制信息化平台统筹管理。全区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林地、受保护自然湿地、各类自然保护地和古树名木等林业资源,全部融入信息化平台,结合卫星监测图斑变化,引入无人机巡查模式,及时掌握森林和湿地资源动态变化;通过运动手环和微信小程序,实时监控护林员生命特征和巡林巡查路线,实时发送和接收巡林信息;通过10座具有红外夜视和烟感探测等功能的森林防火监控探头,24小时全天候、360度无死角监测火情;接入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系统,智能识别病疫木,对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进行跟踪监测与精准化防控;对辖区范围内21棵古树名木安装实时监测设备,动态掌握古树名木生长情况;多端口对接,掌握辖区范围内野生动物出没信息和野生动物救助情况。以林长制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为依托,各条线业务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对全区林业资源全覆盖实时动态监测,为林地管理、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各条线业务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服务,为各级林长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提供强有力的业务支撑。
全面推行林长制和林长制信息化平台投入使用以来,各网格护林员巡林3.78万次,各级林长开展巡林228次,同比增加30%;第一时间依法查处破坏森林资源行为2起,结案2起,查处率100%,查处时效性明显增强;开展湿地修复610亩,新建湿地保护小区1个,自然湿地保护率提高至75.8%;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监测覆盖率达95%,无公害防治率88%,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下降23%;打造观山路、罐子山沿线3公里生态防护林带,新增绿色保护屏障;在韩府山、尖山等开展林相改造和生态覆绿工程,种植香樟、高杆女贞、红叶石楠等常绿树种近万株,进一步提高“绿量”,全区林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