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办理
索 引 号: 014001354/2021-00346 主题分类:
发布单位: 江苏省林业局 发布日期: 2021-06-21
文 号: 苏林提复〔2021〕34号 主 题 词:
摘要:
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82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1-06-21 15:36 浏览次数: 字体:[ ]

阮宏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着力推进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主体作用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随着江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作为主导利用功能已成为林业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充分利用自然力和适当的人为干预来实现生态、景观和经济多赢,势必成为江苏森林经营的主攻方向和追求目标。尽管在江苏不同区域不同区位森林经营的目的存在一定差别,但本质上应该是相同的、一致的。由此可见,森林经营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必将是江苏林业建设的工作重点。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构建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江苏现代化发展。

我国林业发展的历程表明,森林经营的措施尤其是集约经营的好坏决定某个阶段林业发展的好坏,甚至决定着林业的成败。

现阶段国家和社会对林业的要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就是要求我们必须从单纯和片面地追求森林面积的扩张,转移到提升质量和稳定保有量上来,才能使林业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生态、社会和经济功能。多年的森林经营实践表明,只要造林时在树种选择中采取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同时保持适当的密度,林分的稳定性与多样性通常成正相关,而林分的结构和稳定性往往又决定其功能的强弱。优化的多树种异龄林结构是森林经营者获得长期高效稳定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保障,可以说科学合理的林分结构是实现和发展生态林业的核心所在。在已经形成的不同林分类型中采取不同的抚育经营措施是促进森林近自然化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构建稳定森林生态系统的必由之路。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增强森林碳汇功能,推动森林抚育工作的正常开展,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给予森林经营高度重视。在2008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造林、抚育、保护、管理投入补贴制度,……,对森林抚育、木本粮油、生物质能源林、珍贵树种及大径材培育给予扶持”。国务院第35次常务会议提出“探索建立森林经营稳定的投资渠道和长期补贴制度”。特别是当年的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建立造林、抚育、保护、管理投入补贴制度。对造林优质苗木、中幼林和低产林抚育给予补贴,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这一制度从2009年起正式在全国范围启动实施,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森林经营,江苏财政也积极开始支持地方试点森林经营工作,从省到地方森林经营都纳入了年度工作计划和考核指标。应该说“十二五”到“十三五”期间,即自2011年开始,森林经营成为省政府考核绿色江苏建设成效的核心内容。

总随着我省造林面积的不断扩大和森林覆盖率的逐步提高,江苏适宜植树造林的土地越来越少,造林增绿扩大面积的难度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林业发展面临的森林质量不高、景观效果不佳、林业综合效益偏低等一些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与较为发达的经济大省对林业的多功能需求不相适应,这个矛盾已经逐渐上升为新时期我省林业发展的主要矛盾,突出表现在:

一是树种林种单一比较突出。我省绝大多数人工林为单一结构的纯林,难以形成乔木亚层、下木、灌木及地被组成的复层混交林。群落结构不稳定,林相单一,自然度低,生物多样性较差,生态功能较弱,健康程度较低,一旦发生病虫害,容易形成蔓延之势。

二是新造林密度过大。在近年来大规模的人工林如绿色通道建设、城市森林的发展中,项目实施单位为了尽快郁闭成林成景,种苗规格通常较大,造林密度普遍过大,盲目移植栽种大树成风,树种选择和群落配置单一,机械式定植,随着林木的不断生长,森林质量、生态功能和景观水平逐步下降。许多绿色通道林分面临两难境地,密度大、生长差、林木竞争剧烈、分化严重,其中不少林木移又移不出,砍又舍不得,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整个绿色通道林分就将逐步衰败。这些绿色通道的林分看似郁郁葱葱,其实尚未发挥最大的生态功能。

三是林地生产力偏低。我省平均森林蓄积量大大低于世界和全国平均水平,这里固然有我省中幼龄林比重大、轮伐期过短的因素外,森林质量整体不高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就我省主要造林树种杨树而言,全省平均经营轮伐期仅为9年,而每亩年生长量也只有0.6立方米左右。按照我省的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只要充分使用良种壮苗和合理密度造林、水肥施用及时、经营方法得当,杨树速生丰产林优良林分每亩年生长量应当可以达到2立方米以上。

四是丘陵山区森林质量低下。丘陵山区由于松干蚧及松材线虫等病虫危害,导致人工林群落优势树种丧失,次生演替过程中出现大量非目的树种及植物种群,其空间格局分布紊乱,尤其是葛藤等藤蔓植物过度覆盖,严重影响地带性植物群落正常形成和进展演替进程,林分质量极差,生产力低下,多数山林已到无树可林的境况,森林生态经济功能整体削弱。与此同时,林下易燃物积累较多,极易引起森林火灾。

科学地开展森林经营,不仅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促进森林资源的良性增长,实现我省林业的又好又快发展。而且随着林业综合效益的不断提升,我省林业的社会影响力必将得到较大提高。

下一阶段我省森林经营将通过集约经营,强化森林抚育,推动林分质量提高,生态功能提升,促进森林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美好生活服务。工作的重点就是通过持续地开展森林抚育,实现全面提高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和综合效益,同时有效增加森林碳汇,提升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实现全省森林由面积扩张向量质并举、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根本转变,确保绿色江苏建设在更高水平上深入扎实推进。我省当前森林经营的重点将围绕:一是定向培育。按照林分主导功能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培育措施。对于杨树等用材林,以提高森林总蓄积量和木材质量为主要目的,积极推广林粮、林牧、林渔、林苗等多种林农高效复合经营模式,实行以耕代抚,促进林木早期速生;加强施肥、灌溉、修枝、间伐和病虫害防治等抚育管理措施,促进速生,培育无节良材;适当延长轮伐期,培育大径级材。对于经济林,以经济林产品优质高产为主要目的,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程进行标准化生产,努力增加经济产出。对于江河湖海、沿路等低效防护林,以建立功能完备、结构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体系为主要目的,采取修枝、定株抚育、生态疏伐、卫生伐和适当调整树种结构等技术措施,改善林分结构,增强防护能力。二是林相改造。对生长差、质量低的林分,特别是丘陵山区低效次生林进行改造,通过补植、调整树种品种、抚育、封育、更新、复壮和人为干预促进进展演替等技术措施,改善现有林分状况,提高森林质量,增强生态和经济功能。三是景观提升。江苏作为经济文化大省,建设景观优美的林业生态体系是其对绿色江苏建设的新要求。“十四五”期间苏北地区要加强景观树种更替工作,重点在绿色通道冬季增绿上取得突破;苏南苏中地区要围绕城镇绿化、村庄绿化及道路绿化的色彩做文章,通过景观疏伐和景观改造,努力培育一批具有不同色彩的“绿色名片”。

   江苏省林业局

  2021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