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有害生物
严密监测调查,严防疫情扩散
-----警惕湿地松感染松材线虫病
发布日期:2019-02-28 14:28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日,收到防控信息通报,反映江西省新建区调查发现湿地松在自然条件下感染了松材线虫病并致使湿地松死亡,外部症状与感病马尾松十分相似,针叶变红不脱落,枯死速度相对较慢,多是下部侧枝(大枝)先枯死,然后逐步蔓延到全株。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原产北美东南海岸及古巴一带,世界上分布范围极其广泛,我国山东以南的大片国土皆适宜栽植,我省自解放初期已陆续引进湿地松进行绿化造林,截至目前,全省湿地松面积近20万亩,主要集中分布在南京、常州、镇江和苏州等地。湿地松、火炬松等国外松是松材线虫的寄主植物,但抗性很强,一般被认为是高度抗病松类,我省2009年曾报道过在镇江发现火炬松自然条件下感染松材线虫病而枯死现象,无锡市滨湖区、常州市金坛区等地也发现湿地松在自然条件下感染了松材线虫病。福建、浙江等地也曾发现湿地松自然感病枯死情况。

自1982年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疫情以来,我省积极探索,狠抓落实,科学防控,疫区逐年缩小,疫点大幅减少,已连续14年实现疫情发生面积和病死松树“双下降”,当前松材线虫病发生处于平稳期,但各地仍须高度重视,杜绝麻痹心态。一是进一步加强监测调查。各地要扩大松材线虫病普查监测范围,发现湿地松等国外松枯死情况,按照有关技术规定,进行取样分离镜检,确定枯死原因,并及时上报省林检站;二是进一步抓好疫情除治。各地要严格按照国家林草局新修改的《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不折不扣地实施以疫木清理为核心的防治措施,集中采购粉碎设备,推行疫木就地粉碎处理,确保4月20日前完成疫木除治性采伐工作。三是进一步强化疫木管理。各地要严格执行新修订的《松材线虫病疫区和疫木管理办法》,坚持疫木源头管理制度,严禁疫木运出疫区,全面实施疫木山场就地粉碎、削片或焚烧措施,停止疫木板材加工利用,严防疫木流失、疫情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