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正是植树的好时节。连日来,通州区掀起植树造绿的热潮,全区上下通力合作,投身到为江海大地添绿的行动中。
3月11日,在进鲜港鲜花小镇,50组家庭将认购的日本晚樱种在共青林内,一棵棵亲子树、情侣树寄托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3月12日,来自通州区委宣传部、党校、红十字会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拿起铁锹加入到十总镇机关干部植树队伍,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忙碌, 200余棵广玉兰树种植完毕;平潮镇镇村干部以及区人大、农委、公安、国土等挂钩联系单位共200余人参加植树活动,三官殿村栽植了2300余株紫薇、香樟、桂花等树苗;石港镇“打造森林城镇,建设绿色家园”,这天植树19.5亩,每亩种植香樟树33株,共640余棵。兴东街道栽植苗木共千余棵,先锋街道计划种植榉树、香樟等树木5000棵,活动当天共种植300余棵。
通州区以加快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为目标,以南通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为载体,全面贯彻落实“整体绿化工作与珍贵化、彩色化、效益化相结合”,突出抓好造林绿化重点工程,提升城市生态型竞争力,构建绿色低碳的生态环境,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通州。
2018年,通州区造林绿化的总体目标,完成造林绿化10000亩,其中,高速一环绿色通道增补工程260亩,市级骨干河道景观提升工程2500亩,生态造林工程4240亩,珍贵用材树种培育工程700亩,交运住建节点绿化工程2300亩。
2017年,圆满完成23项创森目标任务
自南通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动员以来,通州区委区政府将创森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主抓手,以“建设繁荣的生态文化、营造城市绿洲、幸福家园”为目标,以“以人为本,森林惠民;生态优先,师法自然;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扩面提质,建管并重;政府主导,全民参与”为工作指针,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增加森林数量,提高森林质量,优化森林树种结构,从五个方面全面打造完善的城乡森林生态系统。
以城乡居民的生态、经济和文化需求为核心,把净化空气、保护水源、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防灾减灾、调节城市小气候等生态功能及生态休闲、生态科普等文化需求放在首位,兼顾生态林业经济发展需要,不断满足城市居民对森林的多种需求。
突出城市森林的生态保护功能,科学划定生态功能区,严格贯彻执行“最大保护、最小干预”的原则,严格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贯彻近自然的恒续林业发展理念,建成地方特色浓郁的近自然森林生态系统,创建森林城市的南通模式。
合理划分森林城市建设功能区,从森林主导功能、林种和树种结构调整、生态保护对象与措施、产业发展重点与方向、生态文化设施与宣教体系建设等方面突出各功能区的特色。
把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与结构优化、提升森林资源质量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断创新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加大森林资源监测和监督力度,巩固森林城市建设成果。
坚持政府主导,制定科学的城市森林发展规划,组织开展城市森林工程建设。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有利于社会参与森林城市建设的环境氛围,提高全民参与森林城市建设的积极性。
近年来,通州先后完成世纪大道东延、人民路东延、青年路东延、青年路先锋段等一批对接南通主城区的骨干道路绿化工程;完成G345南通东绕城、龙盛大道及东延、S225省道、东沙大桥连接线、石港科技产为园启动道路等国省交通重点道路绿化。绿化道路总长约100多公里,总面积达600万平方米,实现了通州对接南通主城区的主要干道绿化建设全覆盖。在设计风格上,每条道路绿化突出主打树种,形成了以海棠、银杏、香樟、樱花等为品种,具有通州特色的“一路一景”道路景观。龙盛大道13公里长的樱花大道带给大家一幅崭新画面。
交通绿化建设过程中,通州引入“海绵城市”“慢行系统”等新理念,建成通州外环慢行系统,展现了“车在绿中行,人在花中走”的生态交通形象,增强了景观效果,提升了城市魅力,为通州百姓营造了良好的生活、通行环境。2017年,完成希望路景观绿化、朝霞东路景观绿化工程、龙盛大道转角景观绿化工程、世纪大道东延、北一环北延绿化、金桥路景观绿化工程等重大绿化工程项目,绿化道路长度近100公里,绿化面积60余万平方米。
近年来,在做好通州对外形象上下功夫,重点打造了兴仁收费站、南通北收费站和平潮高速出口等重要节点绿化建设,湖水荡漾,色彩斑斓,俨然一幅世外桃源,是通州对外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在城区住建绿化方面,通州已建在建景观绿化面积约66万平方米,投入约5150万元。2017年,完成希望路、十六总港周边、通掘路、银河湾东侧、朝霞东路、十五总河、转河路、忠孝路及孔子像周边、龙盛大道转角、金霞大道东侧、金桥路、育才中学、九总河等景观绿化工程。景观绿化建设面积63.74万平方米,投入5100多万元。通州城区金通家园周边、南山寺内、朝霞东路两侧、霞中公园及育才中学停车场等景观绿化工程正在建设,面积约8.42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800万元。
2017年,通州牵头实施两项南通市三城同创重点工程。一是面积约300公顷的进鲜港湿地公园(其中,湖面约50公倾),目前,该项目一期进鲜港鲜花小镇项目将于3月31日开园迎宾;二是面积约180公顷的绿博园森林公园项目正在加快实施推进中。
据通州区农委负责人介绍,2017年,该区新增造林面积1.15万亩,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23项创森目标任务。
2018年,实施五大工程 实行五项举措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2018年,通州将重点实施五大工程。
实施高速一环(通州段)绿色通道增补工程。在2017年已实施完成的高速一环绿色通道工程基础上,对兴仁镇、兴东街道沿线部分设计宽度不足地段进行拓宽提升,对房前屋后零星地段进行补充绿化,增加绿色通道绿化面积260亩。
实施市级骨干河道景观提升工程。为全面提升市级骨干河道的生态、景观功能,基本建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现代河网水系,在遥望港河、新江海河、通启运河、通扬运河、通吕运河、九圩港河和长江打造以生态防护功能为主,充分体现彩色化、珍贵化特色的河道绿色景观林带,长江基干林带宽度不低于100米,其他市级骨干河道单侧绿化宽度不低于50米,增加绿化面积2500亩。
实施生态造林工程。继续以《南通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行动方案》为指导,科学布局“两沿三园”绿化,突出“大绿量、多树种、近自然”。沿水在做好市级骨干河道景观提升的同时加快其他河道的景观防护林带建设,按照河道等级要求两侧林带绿化宽度10至50米;沿路围绕镇区间主干道路两侧,着力打造“种类丰富、四季有景、生态和谐”的生态绿廊。工业园区、农业园区通过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应有的修复功能,构建园区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的绿色生态系统,家园绿化以集居区周边、屋前宅后绿化为重点,做到一村一规划、一村一特色,打造具有江海文化特色的农村田园景观。
实施珍贵树种培育工程。利用复垦土地等地块,结合脏乱差整治,做好占领性绿化,以镇(区、园、街道)为单位新建不少于1个珍贵化、彩色化、效益化用材树种苗圃基地,要求单个绿化面积50亩以上。
实施节点景观绿化工程。在城乡骨干公路沿线两侧做好“一路一景”,提升道路景观层次,在城镇道路和重要空间节点上,提升城区绿化品位,打造绿化精品亮点,加大城市游园、滨河绿廊等绿地生态系统建设力度。
为确保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顺利推进,通州将采取五大举措。
强化组织领导。各镇(区、园、街道)、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绿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镇(区、园、街道)要紧紧围绕绿化工作目标任务和各项绿化工程建设要求,切实加强领导,深入宣传发动,组织资金投入和科技推广,及时做好土地流转、市场化运作、管护等工作,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造林绿化任务。
完善造林机制。坚决禁止列入南通市绿化工程招标“黑名单”的企业和个人承建区绿化重点工程。凡实行集中流转土地、工程化造林“三包”模式的地段,各镇村要严格管理,禁止农户在林内自由耕作。一旦发现人为破坏绿化行为,区农林综合执法、公安等行政主管部门要严肃查处。
加大资金投入。各镇(区、园、街道)要将绿化造林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专用账户,实行专款专用,为圆满完成各项造林绿化工程提供资金保障。要多举措促进林业开放型经济发展,推进林业产业化,建设有市场竞争力的林业经济示范基地。
明确实施进度。造林绿化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编制绿化规划和绿化任务分解。第二阶段全面发动和部署工作,抓住当前绿化有利时间,突击绿化重点工程。第三阶段自查整改,由区级相关部门组成联合考核小组对全区完成情况验收并报南通市相关部门。
加强督查考核。通州区农委对绿化工作的推进情况进行督查指导,确保绿化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同时成立由多部门组成的验收小组,对租地造林模式营造的近6万亩生态防护林木养护情况进行专项考评,确保绿化资金用到实处,绿化成效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