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海滩涂以冲积平原为主,总面积达65.3万公顷,占全国总量的1/4,且每年还在以0.2万-0.3万hm2的速度淤长,是本省乃至全国极其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按照《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沿海20%的面积须用于生态建设,将实施300万亩速生丰产林、纸浆林和海防林等重点林业工程。但该地区生境恶劣、适生林木种类稀少、生态系统脆弱,由于缺乏合适的树种和造林技术,目前沿海盐碱地造林工程进展较慢。
为了突破沿海困难立地造林的技术瓶颈,进一步增加沿海地区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沿海地区森林资源质量、充分发挥森林的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景观效益,为江苏沿海地区开发构建绿色生态屏障,2013年-2015年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承担了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江苏沿海困难立地造林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1304211)。
项目在大丰川东和射阳合德收集保存苏楝系列、苏柳系列、中山杉、刺槐(鲁刺、豫刺)、乌桕、落羽杉、女贞、合欢、白榆、柽柳、紫穗槐、和弗吉尼亚栎等耐盐树种(品种)20个,建立耐盐良种繁育圃110亩。通过林木耐盐性研究,以及水培试验、盆栽试验、田间多点试验等途径,新筛选出苏柳932、苏楝1号、乌桕新沂种源、欧洲红皮柳等耐盐林木良种4个,均可在含盐量0.3%、pH8.5以下的沿海盐碱地栽培,表现良好。
项目开展土壤改良试验,研制出应用盐碱地专用生物改良肥、林间生草覆盖培肥技术、沿海滩涂土壤与生态治理技术、简易暗沟排盐技术等4项技术。通过造林对比试验,采用“换土+覆膜”(NM)和“隔盐+盖草”(GC)技术能有效地降低土壤含盐量和pH值,明显提高造林保存率,促进树木新梢生长,其土壤含盐量由0.29%降至0.16%,pH值由8.3降至7.6,造林保存率由83.0%提高到94%以上。
项目对沿海困难立地造林配套技术进行组装优化与示范,研究与集成沿海困难立地耐盐林木材料复合配置技术、主要耐盐树种的高效栽培技术、林地水肥耦合及病虫草害生态控制等配套技术,形成沿海困难立地造林配套技术体系1套。
目前项目在盐城、南通等沿海市县得到推广应用,改善了林木的生长环境,提高了造林成活率,推动了沿海防护林体系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地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