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各地动态
东台:立足海滨湿地特色 建设国家森林公园
发布日期:2017-01-03 12:07 浏览次数: 字体:[ ]

  东台市依托滨海湿地和森林资源,抢抓绿色发展机遇,充分借鉴各地创建的宝贵经验,着力推进黄海海滨森林公园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不断提升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风景资源保护利用水平。
  黄海海滨森林公园坐落在神奇生长的黄海之滨—江苏东台,它的前身为始建于1965年的东台林场,总面积4156.93 hm2,由海林景区和海滨景区组成,林地总面积2948.88 hm2,森林覆盖率66.66%,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平均含量3800多个,是全国沿海地区最大的平原森林,被誉为江苏沿海的“绿色明珠”。公园林业资源丰富、植被保护完好、生态环境优良,生物多样性良好,拥有各类植物652种、鸟类342种、珍稀动植物50多种,形成了集“海、滩、鸟、林、河”风光于一体的独特景观。2004年6月,被江苏省林业局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2014年被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5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原则,充分保护森林风景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林业资源,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普及森林生态知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将黄海海滨森林公园建成全国沿海平原淤泥质海岸面积最大、林相最美、服务一流的森林公园和旅游度假区。工作重点上,立足海滨滩涂湿地和森林资源,充分挖掘公园的典型性和唯一性,着力提炼和营造四个方面的特色。一是完善演绎沧海桑田的变迁过程。东台海滩属淤泥质海滩,面积达13.6万hm2,占江苏淤泥质海滩的32.6%。公园通过展现沿海滩涂淤积成陆、植被演替过程和几十年来人工造林景观,生动体现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二是凸显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场所。公园地处全球8条、中国3条候鸟迁徙带之一的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区合作伙伴带的咽喉要塞。169种中日保护鸟类、51种中澳保护鸟类由此过境迁徙。149种、100多万只鸟类在此栖息越冬。400多种野生动物在此繁衍生息,其中有麋鹿、黑鹳、白头鹤、丹顶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和河麂、雀鹰、短耳鸮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5种。三是展现绿色长廊独特的森林景观。绿色长廊全长40.9km,其中杨树长廊4.6 km、水杉长廊13.1 km、银杏长廊12.9 km、竹林长廊10.3 km。由近10万株、平均树龄30年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水杉、银杏编织成的绿色穹顶,其保护价值之高、保存之完好、林相之美观,为全国罕见。四是彰显东台盐碱地造林的示范价值。黄海海滨森林公园首创海滩特困地育林、一线海堤特困地造林、重盐碱地造林、盐碱地林农复合经营、盐碱地近自然森林等5种东台海滨造林模式,造就独特的海滨森林景观,形成潮上带森林公园建设与滨海湿地、植被保护相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具有典型示范作用。
  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的具体做法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着力营造森林景观特色。突出林相改造。组织实施万亩林相改造工程,重抓景观森林、鸟食森林、近自然森林三大工程建设,实现单一性树种向多样化树种转变,乔木向乔、灌、草、花搭配转变,以及落叶树种向落叶、常绿、彩叶树种转变。在一期建成栎树、黄檀、枫香、黄连木、豆梨等树种的试验性群落基础上,逐步打造5000亩近自然森林的“拟生顶级植物群落”;突出观鸟平台打造。在海滨景区梁垛河阐东侧海堤上,精心打造观鸟台,设立观鸟区、休息室、鸟类图片展,配备高倍望远镜,供游客观测鸟类的生活习性和迁徙轨迹,欣赏滩涂风光,“海、滩、鸟、林、河”风光尽收眼底。可观停歇、繁殖和越冬水鸟有94种,数量以百万计,其中有勺嘴鹬、小青脚鹬等7种鸻鹬鸟类的数量达到国际“重要意义”的标准;突出滩涂植被演替带提升。滩涂有光滩和草滩2种,光滩上有文蛤、泥螺等动物分布。草滩分布有盐生植物群落210.35hm2,计15科48属56种。因成陆条件不同,滩涂植被分为陆地盐土植被和湿地盐沼植被。在海林景区一线海堤外侧以三大盐生植被群落为基础,新建木栈道,完善提升滩涂植被景观,重点打造以光滩、碱蓬、獐茅、白茅、柽柳、芦苇、刺槐等为主的湿相滨海植被演替带模式,展示沧海变桑田的演替过程;突出绿色长廊出新。绿色长廊是园内珍珠式景点的连接线。重抓绿色长廊保护、两侧环境整治,改善交通条件,沿途修建了生态绿道,把4类森林景观长廊贯通起来,游客漫步其中,感受到绿涛绵延、翠海扬波的生态之美,四季交替、景色各异的自然之美。
  二是着力打造森林旅游景点。少儿营地:位于海林景区,由森林记忆、森林探秘区、森林舞动区及森林对话区构成,形成螺旋状的儿童游乐区。少儿们穿过知青剪影墙带着对沧海变森林的无限幻想,探索大森林隐藏着的奥秘海洋,在融入自然的快乐中感受到平时生活中不曾教给的知识。湿地长廊:位于海林景区,长2.5km,生态原始,地貌独特,风光秀美,特种丰富,是集蓝天、水域、森林、沼泽及珍稀动物植物于一体的观光区域,浓缩了“奇、野、幽、秀”的精华。春夏之际,岸边花草五彩缤纷,犹如森林里的一条彩色丝带绚丽夺目。置身其中,让人感到既有大海的浑厚、滩涂的广阔、沙洲的雄奇,又有草原的清远、雾霭的飘逸、森林的诡秘。空中栈道:位于海林景区,全长2km,首期工程600m,宽2.5m,高度从2.5m至4m不等,给游客带来了不同的观赏视角。从栈道上俯瞰湿地长廊风光带的花草争妍斗艳,抬头也可感受到天即为树、树即是天的圣境。百鸟园:位于海林景区,面积近百亩,饲养了沿海湿地鸟类60余种,200多只。汇集了各类鸟中珍宝,翩翩飞舞,鸣声嘹亮,是鸟类天堂。知青林:位于海林景区,占地400多hm2。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一大批上海、无锡、东台等地的知识青年陆续来到林场落户,挖沟爽碱,垦荒造林,如今的参天大树、连绵竹海铭刻着4000多名知青上山下乡的珍贵记忆,闪耀着滩涂变绿洲的神奇光芒。竹林揽翠:位于海林景区三相河等河堤岸上,面积1323hm2,其中竹锦园面积约3.3 hm2,有淡竹、刚竹、凤尾竹、早园竹等100多个品种,是国内少有的耐盐竹子种质资源圃。内曲径通幽,步移竹异,耕海煮盐的文化融入其中,景观极佳。竹岛:位于海林景区三相河南,面积3hm2,是依托丰富的水资源、竹类资源,以江南园林风格打造的集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滨水风光岛,让游客放松身心、回归自然。建有竹亭、茶社、栈道、园林小品等,茶社面积200m2,设有观竹台、茶香苑等。其他还有“森林课堂”、“河麂之家”、“森林音乐台”、“扫码识树科普园”等体验项目。
  三是着力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3亿元,更新改造公园基础设施,建成游客中心1个、硬质道路90km、桥梁15座。启动森林清水活水和污水处理两大工程建设,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三相河、湿地长廊等河道整治一新,同步完善生态绿道系统,建成一级游路48km、二级游路20km、三级游路(休闲游步道)10多km;健全游客服务设施。合理布设一级驿站、二级驿站、生态停车场、生态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购置游艇、电动观光车、双人自行车等游览交通工具;安装景点环境实时监控系统;增设导览标牌、生态音响,健全了导览系统、解说系统;增设休闲旅游项目。大力发展“森林公园+”的模式,竹林长廊内提供游客野外休闲和挖笋体验。竹岛、渔家乐提供游客野外垂钓、扳罾、游船观光服务。开辟野外露营基地,森林浴场增设睡袋、林下帐篷、秋千乐园、拓展训练营地等森林体验项目。利用自然的潮汐河道,重点打造3.3 km的海涂水上风光带。公园节假日高峰期间日接待游客超过2万人;拓展科普教育功能。以耐盐树木种质资源圃为基地,建成“扫码识树”科普园,给100多个珍稀树种加挂二维码标牌,普及森林文化知识。木栈道沿线树立设“森林课堂”标牌。以“光影森林•自然大美”为主题,组织摄影大赛,挖掘森林公园自然之美。举行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开展各类培训,宣传植树造林、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等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