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梨是蔷薇科梨属落叶乔木,别名鹿梨、棠梨、野梨、鸟梨等,原产我国华东、华南各地至越南,有若干变种。豆梨是观赏性非常强的植物,但目前在我国大多是野生于温暖潮湿的山坡、沼地、杂木林中,多年来一直作沙梨、西洋梨的砧木使用,其观赏价值一直被忽视。上世纪50年代,美国从我国引进豆梨后,开展了观赏豆梨品种的选育,目前已选育出10多个豆梨品种,盛花期花朵繁密,洁白如雪,已成为当地主要行道树,大量应用。
由江苏省林木种苗管理站组织实施的国家林业局引进国际先进林业科学技术计划(948)项目“豆梨优良品种及选育技术引进”(编号:2011-4-42)致力于豆梨新品种引进、繁育栽培技术及新品种特性研究,在项目实施的4年时间里,项目组围绕合同目标,通过出国考察、实地观测、试验研究成功引进6个豆梨新品种,每个品种500株,成活率均在98%以上;在盐城射阳林场播种育苗5亩,培育砧木6.5万株;嫁接繁育豆梨苗5.2万株;建立采穗圃10亩;完成《豆梨嫁接育苗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和《豆梨栽培技术规程》(企业标准);撰写《豆梨叶片应对干旱胁迫生理响应机制的研究》、和《豆梨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不同豆梨品种花期特征评析》等论文3篇;引进的豆梨品种均较适应当地环境,适宜在长江流域推广。
项目组主要成员前往美国田纳西大学东田纳西苗圃、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植物园就豆梨容器苗培育和繁殖利用进行考察学习。经过对美国选育出的十多个豆梨品种的考察和综合评价,最后引进了Pyrus calleryana‘Autumn Blaze'、Pyrus calleryana‘Glen's Form'、Pyrus calleryana ‘Redspire'、Pyrus calleryana ‘Fauriei'、Pyrus calleryana‘Bradford’、Pyrus calleryana ‘Jaczam'等6个豆梨新品种。这些品种树型美观饱满,或圆锥型或窄冠型;春天满树白花,花期均超过15天、秋叶色彩丰富(黄或紫或红),彩叶时间基本都在20天左右,更难得的是它们适应性强,拥有耐干旱,耐瘠薄等优良特性,在土壤含盐量0.2%的射阳林场也一样生长良好,能有效的美化并改善环境。
该项目引进的豆梨是美国本土选育的品种,引进后在新的环境中能否健壮生长,是引种成败的关键。项目组对盐城射阳林场内栽培母树生长量进行调查,开展了嫁接、扦插、抗性、栽培等研究,探索出一套高效的“T”型芽接方法,为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奠定基础。结合国外引进的栽培技术及实际操作经验,总结了一套豆梨栽培技术规程,对施肥、浇水、修剪等做了明确的表述,提升了豆梨新品种种管养的科学化水平,为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支撑。项目组还在盐城、句容、新沂进行推广栽培,观察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研究对温度、水分以及土壤的适应性,为进一步选育与推广做好充分准备。
豆梨是我国乡土树种,抗性强、分布广。该项目引进的新品种具有花色美、花量大、秋叶艳、植株健壮的特点,具有较强净化空气能力、滞尘能力和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能有效降低空气中的PM2.5含量,优化空气质量。适用于江苏地区的城乡绿化及美化,用作行道树、园景树及庭院树,美化环境,丰富树种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