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省内要闻
全省2013年上半年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及下半年发生趋势预报
发布日期:2013-08-21 09:16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上半年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
  2013年1—6月份全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81.5万亩(包括松材线虫病15.5万亩),同比上升18.1%,呈现中等偏轻发生但局部成灾状况。其中,病害发生16.3万亩,较去年同期下降12.2%;虫害发生65.2万亩,较去年同期上升28.9%。监测覆盖率92.2%,成灾率1.2%,无公害防治率87.6%。
  总的发生特点是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和病死树数量呈现双下降;美国白蛾发生面积有所增加,疫情出现进一步扩散;以舟蛾为主的杨树食叶害虫总体发生与往年持平,第二代略低于去年;杨树枝干害虫中的草履蚧、桑天牛危害较轻;松毛虫有虫无灾,竹类害虫发生平稳,有害植物呈加重发生趋势。
   (一) 松材线虫病。根据去年秋季普查,全省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15.5万亩,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病死松树21.2万株,同比下降了22%,实现连续八年“双下降”目标,全省新拔除了西善桥街道、尧化、华阳镇、南渡镇4个乡镇级疫情发生疫点,2012年底国家林业局已公告确认南通市崇川区疫区拔除。
  (二)美国白蛾。截至6月下旬,全省美国白蛾第一代发生面积43.8万亩,较去年同期上升128%。疫情涉及连云港、徐州、盐城、宿迁、淮安5个省辖市、24个县(市、区)、300个乡(镇、场)、2000个村(居委会),比去年同期增加173个乡镇。发生面积迅猛扩张,发生范围向周围扩散,呈点多面广之势,苏北5市都有疫情发生,其中连云港、徐州两市的所有县(市、区)均为危害区,苏中3市、苏南5市尚未发现美国白蛾疫情,发生范围仍控制在淮河及灌溉总渠以北地区。
  (三)杨树食叶害虫。上半年全省以杨小舟蛾、杨扇舟蛾为主的杨树食叶害虫发生面积15.7万亩,与去年同期下降28%,属轻度发生。全省杨树食叶害虫发生期较常年推迟5-6天,基本是有虫无灾,以轻度发生为主,但在徐州市的邳州、铜山等局部地区发生偏重。由于杨舟蛾第二代与美国白蛾第一代发生期大体相同,苏北地区部分市县在飞防美国白蛾第一代时,也对杨舟蛾的发生起到了抑制作用。6月下旬全省部分地区暴雨较多,南京、盐城、徐州、连云港等大部分地区虫口密度明显低于去年同期,发生量降低,危害程度减轻。
  (四)杨树枝干害虫。我省的杨树枝干害虫主要是草履蚧和桑天牛。草履蚧发生面积0.96万亩,比去年同期下降54.2%,只在徐州市、淮安市、盐城市、宿迁市等部分水网地区局部发生危害,未有成灾。春尺蠖只在徐州市的铜山区少量分布,危害较轻。桑天牛等杨树蛀干害虫发生2.4万亩,总体上危害程度轻,只在苏北部分农场的北方品系杨树及74杨上发生较重。春尺蠖。
  (五)其他虫害。以竹蝗、竹螟为主的竹类害虫在我省南京地区和宜溧山区发生危害面积1.9万亩,属轻度发生,在南京江宁区、无锡宜兴市局部地区危害较重,主要因竹林管理粗放,林分结构单一导致。苏南地区的樟巢螟、茅山地区的马尾松毛虫、徐州地区的侧柏毒蛾、三泰地区的银杏超小卷叶蛾等虫害稳中有降,危害程度偏轻。
  (六)其他病害。杨树溃疡病、银杏叶枯病等病害在局部地区的杨树幼苗中零星发生,危害程度较轻。
  二、主要种类发生原因分析
  (一)气候异常。去冬气温较低,今春出现倒春寒,一些害虫死亡率高于往年,越冬虫口存活基数偏低,不利于草履蚧等早春害虫生长发育,草履蚧危害面积和程度明显低于往年。同时由于气温偏低和降水量大,直接导致食叶类害虫的发生期推迟,虫口密度降低,如舟蛾等杨树食叶害虫的发生呈下降趋势。  
  (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通过多年对松材线虫病进行综合防治,其发生面积和病死树数量逐年呈双下降。杨树食叶害虫通过实施化学防治、释放生物天敌等综合防治措施,近几年杨树食叶害虫的发生逐年减轻。我省通过开展地面防治与飞机防治相结合,目前已全面完成第一代美国白蛾防治,徐州市、宿迁市及连云港市等县区实施飞机施药防治美国白蛾,飞防累计面积175余万亩,总体防治效果良好。
  (三)美国白蛾传播风险大。由于我省村庄密集、路网发达、物流频繁,造成了美国白蛾传播风险大。同时,因美国白蛾在我省发生时间短,缺乏防治经验,各地的防治效果不稳定。
  三、下半年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报
  根据上半年全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情况及气象部门发布的气候预测结果,结合历年我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规律综合分析,预测2013年下半年全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约110万亩左右。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病死树数量将继续缓慢下降,美国白蛾发生面积将有所增加,不排除有新发生区的可能,以舟蛾类为主的杨树食叶害虫发生面积有扩大之势,其它病虫发生与危害仍保持平稳。7月、8月的天气状况将对我省杨树食叶害虫、松材线虫病和美国白蛾的发生危害产生重要影响,若降水少,气温高,持续时间长,病虫害则将加重发生,反之,则将减轻。
  (一)松材线虫病。预计2013年度发生面积将在15.4万亩左右,病死树数量将维持在22万株左右。由于持续推进松林更新改造、疫点拔除和绩效承包防治机制等综合防治措施,宁镇等老疫区松材线虫病发生时间相对较长,病死树数量降幅将略大,但防治难度逐年加大;而疫情发生相对较晚的宜溧山区,松林面积大,山势陡峭,防治困难,虽经艰苦防治,疫情有所稳定,但防控压力仍然较大,如夏秋之时遇高温干旱少雨天气,则部分地区的松树死亡数量有增加可能
  (二) 美国白蛾。预计美国白蛾第二代发生面积65万亩左右、第三代发生面积85万亩左右,向苏北周边地区等地扩散蔓延的可能性较大,也可能会出现跳跃性传播。连云港、徐州地区因开展飞机防治,较大幅度地降低了虫口数量,预计美国白蛾在该区域不会暴发成灾,与疫区毗邻的高危区如阜宁县、射阳县、泗洪县、淮阴区等地区,美国白蛾传入的可能性较大,需加大疫情监测力度,做好防控应急预案。
  (三) 杨树食叶害虫。预计下半年发生面积68万亩左右,主要是杨小舟蛾、杨扇舟蛾、分月扇舟蛾、绿刺蛾、扁刺蛾、黄刺蛾、杨黄卷叶螟,其中,舟蛾类占80%,重点危害铁路、公路两侧林网及生态环境薄弱地区的杨树成片林。若梅雨季降雨量少,预计第三代、第四代舟蛾类杨树食叶害虫的虫口密度比去年偏高,甚至会在部分地区暴发成灾。
  (四)其它林业有害生物。总体发生与危害与去年相当。
  四、防治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松材线虫病除治。进一步提高松材线虫病防治质量,压缩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以提高防治质量来减少病死树数量。加大疫点更新改造力度,特别是对孤立疫点、松树稀疏有疫点拔除任务的林地,有计划地加快推进疫点拔除和更新改造进程。继续狠抓疫木监管,严防疫木流失,推动疫木安全利用,依法严厉查处擅自收购、加工、利用疫木的违法行为。
  (二)进一步完善监测预报能力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全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全面提高预测预报能力。加强对国家级、省级中心测报点的检查、抽查和督查工作力度,进一步规范测报点业务工作,完善测报工作制度,提高监测预报水平,认真执行应急周报、月报及防治信息软件报送等制度,扎实推进监测预报目标管理责任的落实和考核工作。
  (三)进一步强化测报人员队伍建设。一是大力加强培训力度,针对性开展监测调查相关业务技能培训,特别是提高基层测报人员的业务水平,做到及时准确地掌握病虫动态,适时发布趋势预报,为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针对部分县(市、区)森防人员身兼多职、人员轮换现象比较突出的问题,各地要健全森防机构,稳定森防系统测报人员。
  (四)进一步加强美国白蛾防控。建立美国白蛾监测点,与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省级测报点相衔接,构建全省美国白蛾监测网,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在美国白蛾发生区重点做好防治工作,必要时采取飞机防治;苏鲁省际沿线、疫区毗邻区着力加强现有测报站能力建设,增设测报点,扩大测报覆盖范围,严密监控美国白蛾疫情;主要港口、苗木生产基地加强检疫工作,防止美国白蛾入侵;其它区域着力做好美国白蛾监测与检疫工作。
  (五)进一步加大植物检疫执法力度。认真贯彻实施林业植物检疫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林业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监管。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相关制度,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建立沟通协作制度。全面做好花博会和青奥会服务保障工作,积极开展联合植物检疫执法,进一步规范检疫执法行为,实施有效监管,扩大检疫执法影响,树立行业形象,提升林业检疫执法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