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林业概况
2012年江苏省林业概况
发布日期:2013-07-23 15:31 浏览次数: 字体:[ ]

  【森林资源】 截至2012年底,江苏省林木覆盖面积221.31万公顷,林地面积181.53万公顷,林木覆盖率21.6%,活立木总蓄积8760万立方米,森林碳汇15484万吨。结合全省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千村示范、万村行动”绿色村庄建设活动,全年新建绿化示范村1045个,其中标准化示范村164个。扎实开展森林抚育试点示范工作,将抚育重点放在丘陵山区、绿色通道和林业重点县,分类型狠抓示范点和抚育规划示范,完成森林抚育10.3万公顷。编制完成《京沪高铁江苏段生态景观廊道工程总体规划》,全面启动京沪高铁沿线六市绿化工作。在盐城、南通、连云港等盐土地区启动一批绿化示范工程,开展木本油料林、珍贵乡土树种培育、名特优新经济林示范点建设。全省全年参与义务植树3000万人次,植树1亿株,新建义务植树基地208个,营造各类纪念林458个。全省现有国家森林城市3个(无锡市、扬州市、徐州市),全国绿化模范市、县(市、区)26个、模范单位34个,全国生态文化示范企业(基地)4个,全国生态文化示范村6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62个、湿地公园36个、自然保护区34个,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19个。

  【森林资源管理】 2012年全省共发生林政案件1670起,查处1649起,查处率为98.74%,没收木材978立方米,责令补种树木15.5万株,行政处罚1712人次。扎实推进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在2011年完成省级规划编制后,2012年江苏省林业局加快推进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及林地落界工作,召开专题会议、举办技术培训班、印发《江苏省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文本审查办法》,组织技术力量对87个县(市、区)12510张影像图、6000多个电子文档、8000多份纸质材料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审核验收,顺利通过了国家林业局专家组对江苏省林地落界成果的验收检查,认定成果合格。完成了全省林地“一张图”拼接并报送国家林业局。加强公益林管护和林地确权发证管理工作。及时下达公益林管护补助资金,申请中央生态补偿资金815万元,下拨省级生态效益补偿资金9910万元。实现省级以上重点生态公益林林地确权发证工作“全覆盖”目标,维护省级生态公益林面积稳定,按照占补平衡原则对省级生态公益林进行调整,其中调入4685公顷,调出1351公顷。严格林地征收占用的审核审批,按照林地定额管理规定,依法进行林地审核审批,为重点工程服务。2012年,全省共审核审批建设项目占用征收林地156件,面积469.85公顷,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5000多万元。其中审核永久性占用征收林地123件,面积448.62公顷;审批临时占用林地9件,面积10.38公顷;审批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项目24件,面积10.85公顷。规范木材加工、运输管理工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木材及其制品运输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实行网上办证,全年办理运输证2.5万本,网上开证60万份,对符合木材经营加工企业核发木材加工经营许可证700份;首次将木检站基础建设列入投资内容,对邳州运河、金坛金城、宜兴张渚、盱眙城郊等4个木材检查站共投资120万元建设补助资金。

  【野生动植物及湿地资源保护】 截至2012年底,全省湿地面积达282.19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27.5%,其中自然湿地占68.96%,人工湿地占31.04%。全省有国际重要湿地2处、国家重要湿地5处。省级以上湿地公园36处,其中国家湿地公园4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7处,省级湿地公园25处,保护以湿地为主的生态系统4.2万公顷。全省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27处,保护面积达72.6万公顷。湿地公园建设步伐加快,重新修订《江苏省湿地公园管理办法》,新建南京八卦洲、江苏沛县安国湖、江苏天目湖、徐州潘安湖、昆山天福等5处省级湿地公园,新申报江苏沛县微山湖湖滨、江苏溧阳天目湖、徐州九里湖等3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湿地保护小区建设成效明显,下发《关于建立湿地保护小区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切实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导湿地保护小区建设,全省新建立湿地保护小区24处。太湖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有序进行,修编《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国家总体方案》、《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部署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三期、四期省级专项资金实施项目绩效评估工作,完成2012年度太湖湿地恢复1000公顷,太湖省级专项资金支持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19个,省级补助资金1.1亿元。濒危物种保护状况逐步缓解,组织实施2012年绿色江苏野生动植物保护项目、国家林业局2012年珍稀濒危物种野外救护与繁育项目、中央林业基本建设小种群动植物保护项目,红豆杉、秤锤树、宝华玉兰、银缕梅、榉树、金钱松、中华虎凤蝶、河麂等省内有自然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生境得到有效保护。野外种群恢复和人工繁育工作稳步推进,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种群净增113头,达到1902头,其中野放种群净增14头,上升到196头。全省各动物园的猴类、鹤类、麋鹿、华南虎等科研和种群繁育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2012年,江苏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11.67万公顷,同比上升43.4%,属于偏重发生年份。林木病害发生1.25万公顷,较上年基本持平,其中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1.03万公顷,比上年下降6%;林木虫害发生10.33万公顷,较上年上升42.8%,其中美国白蛾发生面积3.77万公顷,较上年大幅上升,疫情涉及连云港、徐州、盐城、宿迁、淮安5个省辖市、24个县(市、区)、320个乡(镇、场)。2012年全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特点: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和死树数量呈现双下降;美国白蛾在苏北地区迅速扩散蔓延并呈高发态势;以舟蛾为主的杨树食叶害虫总体发生比去年略重;杨树枝干害虫中的草履蚧危害较轻,天牛危害与常年大体持平;松毛虫仍维持有虫无灾,竹类病虫害发生平稳,有害植物呈加重发生趋势。江苏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覆盖率92%,成灾率1.2%,防治面积10.25万公顷,防治率87.8%,无公害防治率86.5%。全省全年美国白蛾疫情监测面积146.67万公顷,监测覆盖率达90%,监测准确率85%以上,防治面积超过13.33万公顷次,飞机防治5.33万公顷次,无公害防治面积12.33万公顷次,无公害防治率88%,美国白蛾快速扩散蔓延态势得到遏制。其中:生物防治0.53万公顷次,释放生物天敌7亿头。全省开展“绿盾2012”江苏省林业植物检疫执法检查行动,集中检疫执法行动40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2886人次;集中检疫检查林业植物苗圃1654个,检查种苗花卉40969万株;检疫检查木材加工及其制品利用企业1854家。监测预警能力全面提升,全年各监测预警点累计发出林木病虫情报300多期,2万余份,落实林业有害生物疫情信息周报和月报制度,全面启用“林业有害生物信息报告和管理系统”,不断强化监测预报体系建设,对国家级、省级中心测报点进行全面考核。增强综合防控能力,全省建立省级隔离苗圃1处、生物天敌繁育场3处、药剂药械储备库58个、检疫除害处理设施6处;配备监测防治车46辆、检疫执法车13辆、高扬程车载大型喷雾机械85台、其他各类仪器设备1800多台。

  【森林防火】 2012年全省共发生森林火警、火灾21起,过火总面积4.9公顷,受害面积1.02公顷,仅占上年同期的35.3%、12.1%和12.4%。抓舆论宣传,将每年的3月15日-4月15日定为森林防火宣传月,全省共印发《森林防火条例》8万余份、防火宣传资料20万份,张贴、悬挂宣传标语、横幅3.8万条,出动宣传车1.4万辆次,新增、翻新固定宣传牌1.2万块,电台、电视台播放宣传公告12万次。抓基础建设,2012年各级财政投入森林防火的建设资金达3.2亿元,全省重点林区亩均投入50多元。新建防火通道400余公里、生物防火林带180多公里、铁丝阻隔围网120公里;增建护林(检查)站80多个。实行“引水上山,蓄水于林”工程,部分重点林区实现以水灭火全覆盖。抓能力提升,在重点林区组建33支森林消防专业队、949人,所需费用均由财政保障。组建由1584人组成的半专业森林消防队50支,由1000人组成的武警内卫部队森林灭火突击队10支,由2800余人组成的民兵(预备役)森林防火应急分队52支。开展技能竞赛和演练,举办各类培训班45期,参加人员3000余人次,增强了实战能力。抓科技创新,省森防指将林火远程数码监控、火险预警、地理信息指挥、数字通信等高科技手段引入森林防火,已建成林火远程数码监控系统16套352路图像,覆盖了65.5%的重点林区;森林火险预警系统44套,基本覆盖全省重点森林防火县区。2012年8月,江苏省林业局与江苏省气象局签订“森林防火与气象服务合作协议”,实现森林火险预测预报资料、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产品和森林火灾监测等成果信息共享。

  【林业产业】 2012年,江苏省大力实施杨树等板纸一体化、茶果等特色林产品综合利用、林木种苗花卉、竹业、森林旅游等一批重点林业产业工程,林业产业快速发展,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木材、纸张、经济林果等丰富的可再生物质产品,而且成为部分县域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作出重要贡献。2012年全省林业产值达3099亿元,同比上年增长30%以上,位居全国前5位,以占全国0.7%的林地创造了占全国7%的林业产值。杨树总蓄积量7265万立方米,年产原木近700万立方米,生产量居全国第一;人造板产量4053万立方米,居全国第二;木竹地板产量2.4亿平方米,居全国第一;干鲜果品等特色经济林产品产量达342.6万吨。出台《江苏省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认定和管理办法》,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促进林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野生动植物产业持续发展,2012年全省新增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单位70家,批准的驯养繁殖单位达500余家,从业人员18000余人,年产值达80亿元。全省河麂、梅花鹿、鳄鱼、实验动物、红豆杉、兰花等特色养殖或培植业规模日益扩展,养殖梅花鹿达1万余头、暹罗鳄等鳄鱼8000余条、实验用猕猴约2000只和食蟹猴约10000只,全省野生动植物进出口贸易额达1500万美元。森林旅游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会同省旅游局加快推进森林旅游业发展,签订合作协议并联合出台《加快发展森林旅游的意见》。第五届江苏森林生态旅游节成功举办,建成江宁方山等3处省级森林公园,编制完成游子山、老山和栖霞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修订林业贴息贷款省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12年全省林业贴息贷款20亿元,财政贴息资金近1亿元,同比上年增长80%以上,在财政投入的示范带动下,各类社会资本加快向林业聚集,非公有制投资林业产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积极搭建林业产业平台,组织相关企业参加“2012中国中部首届绿色家居博览会”、“第六届国际地板博览会”、“全国林业产业座谈会”、“全国林业产业诚信联盟会”、“山东菏泽中国林产品交易会”、“第五届森博会”等活动。建立健全全省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2012年在常州市设立江苏省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科技兴林】 成立江苏省林业科学技术委员会,加强了林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和相关部门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专业覆盖面广、实践经验丰富等优势,开展决策咨询、科研攻关和科技推广等工作,为全省林业改革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咨询服务,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争取项目资金,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林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项目。2012年,结合绿色江苏建设科技需求,组织各级林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申报各类林业科技项目,共计立项79项,争取财政资金支持4573.5万元。其中,省林业三项工程项目61项、资金2900万元;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8项、资金900万元;国家林业局948项目1项、资金50万元;国家林业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1项、资金141万元;省科技厅涉林科技项目3项、资金570万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林业地方标准制定项目5项、资金12.5万元。

  【林业改革】 全省深化林业改革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在2011年全省111.43万公顷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的基础上,2012年全省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回头看”活动,13个市全面完成“回头看”工作。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再上新台阶,截至2012年底全省已有各类林业专业合作组织3000多个,经营林地面积7.69万公顷,其中2012年新成立92个,涉及农户1600户。全国首批确定的28个林业专业合作社典型示范县,江苏省句容市名列其中。林下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开展“林改背景下江苏林下经济发展模式选择及其配套技术和政策保障体系研究”、“江苏省林下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研究”两项软课题研究。国有林场改革取得新进展,结合江苏省林业局开展的处级以上干部“三解三促”活动,在全省74个国有林场开展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调研。在各林场调研报告的基础上,形成了《提高认识 加快改革切实保护与发展好濒危的江苏生态“核心区”》总调研报告,为推进国有林场综合改革奠定基础。林业支持保护、金融支撑等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再次提高,全省生态效益补偿省级补助标准提高到每年每亩25元。林权抵押贷款总量提升,2012年全省林业吸引银行贷款余额13.9亿元,比上年增长14.0%,获得贴息资金9599万元。2012年全省林权抵押贷款5263万元,比上年增长16.9%。推进全省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作,竣工4483套,开工1447套。加大对国有林场道路、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全省国有林场安全饮水实施方案》获批实施,基本解决56个国有林场生活用水困难。

  【项目资金管理】 省级财政对林业建设投入大幅增长,绿色江苏建设专项资金提高到2012年的3.36亿元,同比增长26.79%。做好国家林业建设项目可研报告和投资计划编制申报工作,向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财政部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3.98亿元。造林补贴、林木良种补贴、森林抚育补贴、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补助、森林病虫害防治补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森林公安转移支付等各类政策性补贴补助范围继续扩大,补助标准相应提高。其中林木良种补贴800万元,同比增长700%;首次对林木种苗进行补贴,新认定14个林木良种,新建13处省级林木良种基地。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1400万元,同比增长16.7%。

  【林业生态文化】 2012年11月,江苏省宜兴市成功承办第七届中国竹文化节。2012年7月,徐州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宿迁市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高淳县等9个县(市)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市)称号,南师附中等10个单位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高淳县桠溪镇桥李村等4个单位获得“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连云港市花果山风景区等7个单位获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举办爱鸟周、世界湿地日等形式多样的生态科普知识宣传活动。通过各类载体,广泛宣传绿色江苏建设成就和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出版《绿色江苏 美好家园》画册,编写完成《江苏古树名木》,《林业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军》等一批文章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中国绿色时报等报刊发表。全年编发《江苏林业工作简报》82期,《江苏林业情况》31期,编辑出版《江苏绿化》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