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下午,南通市召开“绿色南通”建设调研成果交流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市委部署要求,对“绿色南通” 建设进行“回头看”,并着重谋划下一阶段全市生态绿化工作。 南通市委书记丁大卫,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国华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常委秦厚德主持会议,市领导沈雷、陈一星、单晓鸣,各县(市)区、市级机关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基层单位代表参加会议。
市委书记丁大卫强调,要高度重视“绿色南通”建设,将其纳入坚持“五位一体”、推进“两个率先”、建设国内一流生态宜居城市的整体部署,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农业现代化工程的重点任务,继续狠下功夫,持续发力推进,奋力推动全市生态绿化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为争当苏中新一轮发展“领头雁”、扎实开创“两个率先”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丁大卫对“绿色南通”建设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就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他指出,生态绿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绿色南通是生态南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格局性工作,多种树只会带来财富,不会成为遗憾。必须更高程度重视种树,下更大功夫种好树,奋力推动南通生态绿化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在下一阶段全市生态绿化建设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继续高度重视生态绿化,紧紧抓住规划这个龙头,把生态绿化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在继续实施“两沿三园”绿化和新一轮《南通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基础上,进一步突出规划衔接,着眼于城郊结合、覆盖城乡,把包括绿地规划在内的各类规划成果落到“一张图”上;注重规划完善,以科学眼光、生态眼光、精品眼光搞好绿化布局与工程设计;强化规划落实,牢固树立“绿线”就是“底线”观念,增强生态绿化规划的引领力和控制力。二是继续加强组织协调,把生态绿化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阶段。正确处理增绿与造景的关系,把绿量放在首位,在增绿上下功夫,让南通绿起来、足够绿。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当前要立足抓早抓紧、不失时节,早抓早主动、早见成效,长远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坚持不懈,逐年累积、久久为功,一届届班子、一年年抓下去。三是坚持科学态度,采用科学方法,把树种好,确保种得活、长得好。坚持适地适树,从功能和习性出发,从源头上把好造林质量关。注重生态多样性,乔、灌、花、草科学配置,实现生态功能的最大化。精心栽种和管护,从技术、制度、执法层面入手,提高栽种的精细化程度,完善和落实责、权、利相统一的管养护机制,严肃查处各种毁绿行为,努力提高造林绿化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四是坚持从南通实际出发,科学利用好土地资源,走节约型绿化之路。要多创新、多想办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还要充分考虑绿化成本,把钱用在刀刃上,努力做到少花钱、办大事。
丁大卫要求,推动生态绿化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不断突破制约,破解难题,改进工作。当前,冬春绿化季节即将到来,各地各部门要迅速掀起植树造林新热潮,为全面完成“绿色南通”建设各项任务、加快南通市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张国华就下一阶段绿化工作作出部署。他说,当前“绿色南通”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挖潜、拓展、提升的关键阶段。要认清发展现状,强化重点突破,紧扣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更加注重发挥绿化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围绕“扩大总量、提升质量、优化布局、彰显特色”的要求,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区域打造、城乡环境整治、农业结构调整抓突破,努力构建城市、城郊、乡村多层次的绿化空间体系。要把握关键环节,高起点完善规划设计、高水平抓好工程建设、高效能加强同步管理,抓牢、抓实、抓细规划、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进一步增强景观效果、生态功能和建设品质,形成南通绿化造林的品牌和特色。要大胆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建设管理体制、政策支撑体系和要素保障机制,为又好又快推进新一轮“绿色南通”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2004年南通市委、市政府正式作出建设“绿色南通”战略部署、启动新一轮城乡绿化建设以来,全市造林绿化、园林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这十年成为南通市林业资源增长最多的时期,也是生态绿化建设地位得到很大提升的时期。初步统计显示,十年间,南通全市造林总量约占造林存量的69%,约是前50年造林总和的2.7倍。尤其是随着交通干线、城市道路绿化的有效推进,绿量增加了、绿荫更多了,“绿色南通”建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来越被老百姓所认可。当天的会上,南通市农业委员会(林业局)、南通市城乡建设局分别交流了绿化工作调研成果,部分县(市)区就“两沿三园”绿化进行了工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