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进展】
高效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造福江苏沿海地区
江苏沿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主产区与功能区,沿海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关系着江苏农业持续发展。沿海地区虽然土地资源丰富,但风沙、台风、盐碱等自然灾害的频发,在根本上制约着沿海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大力推广应用高效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不但可以让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还可以让滩涂变成绿地,优化投资环境,意义十分重大。
由江苏省林业技术推广站牵头组织实施,连云港市林业技术指导站为合作单位的“沿海地区高效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推广应用项目”(〔2009〕TJS01)经过三年的推广示范,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此项目推广技术成果来源于2003年江苏省人民政府组织授予的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持续高效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推广应用”。
项目组按照合同内容,在江苏省盐城市、连云港市等地建设示范基地5000亩,开展沿海地区农田防护林建设树种的引进、选择及沿海防护林耐盐速生优质树种的简化造林技术推广。筛选出杨树、中山杉、落雨杉、白蜡、苦楝、女贞等十多种适合沿海地区农田防护林的耐盐造林树种,并针对所选择的珍稀树种进行快繁技术研究;开展了以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为主要方法的沿海地区盐碱地改造研究;项目组在分析了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根据当地立地条件、农田形状、主风害风向,营造了相适应的农田防护林网。
通过项目开展,建立了适合沿海地区种植的育苗基地200亩,年育苗80万株以上,平均每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00万元,项目建设推广6000亩高效农田防护林,栽植树种以苦楝、杨树、榉树、中山杉等耐盐树种为主,以年平均效益为每亩地400元,年产值达240万元;通过高效农田防护林建设,有效降低旷野风速30%,改善农田小气候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既保证粮食安全生产又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综合增益15%以上。此项目的完成丰富了我省沿海地区造林树种选择,为沿海地区构建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屏障。通过沿海防护林树种种植和技术推广,为绿色江苏建设提供优质种苗,为本地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