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林木种苗
2012年通过认定良种——卡伊娃黑莓信息简介
发布日期:2012-12-27 09:23 浏览次数: 字体:[ ]

  卡伊娃黑莓
  树种:黑莓
  学名:Rubus spp. ‘Kiowa’
  良种类别:引种驯化品种
  选育时间:2001年
  原产地点:美国阿肯色州
  选育地点:江苏南京
  通过审定日期:2012年9月13日
  通过审定类别:认定(5年)
  登记编号:苏R-EST-RU-011-2012
  分类编号:(苏RY)011
  1、选育单位和人员
  选育单位: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选育人员:吴文龙,李维林,闾连飞,赵慧芳,王小敏,方亮,张春红
  通讯地址:南京中山门外前湖后村1号
  邮政编码:210014
  联系人:吴文龙
  联系电话:025-84347063
  2、选育(引种)简介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于2001年从美国农业部柯互利斯种质保存中心(National Clonal Germplasm Repository, US Agriculture Department)将该品种引入南京。2001~2002年通过扦插、组培和压条等方法扩繁,2003~2005年在研究所试验地(所内)和溧水黑莓试验地进行区域性试验和品种比较试验,2006~2008年分别在溧水和赣榆等地进行生产性栽培试验,2011年6月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见验收证书“低山丘陵适栽果品-黑莓优良新品种选育”),目前正在推广应用。该品种生长势强、丰产、稳产、果实超大,深受广大种植者的喜爱,已在农业生产上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2010年与其他黑莓品种一起获得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2012年通过江苏省林木品种委员会审(认)定,为省级果树优良品种。
  3、区域、引种试验情况
  2001年引入南京后,首先在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试验苗圃试种,并组培扩繁,2005年在溧水县晶桥镇芝山村黑莓试验基地与其他10多个黑莓品种一起开展田间比较试验,并在该试验地连片种植20亩,2006~2008年分别在溧水和赣榆等地进行生产性栽培试验,并在溧阳等周边地区小面积推广。
  试验结果:植株半直立,生长势强,适应性、抗逆性也较强,耐寒性好,枝蔓具刺。株型较大,一般每株萌枝1~3个,侧枝30~40个。成熟果紫红色,长圆型,果实特大(平均果重10~12g),硬度大,口感好,风味浓,可溶性固形物8.5%左右,可溶性糖5.20~5.60%,总酸1.40~1.50%,总花色苷65~75 mg/100g,还富含维生素、氨基酸和矿质元素等营养成分。该品种为中晚熟品种,6月上中旬~7月底果实成熟,采果期45天左右,丰产,平均产量15~20 t/hm2。
  4、适宜种植范围:
  江苏省及其周边省份,包括安徽、浙江、山东、河南等。
  5、品种特性
  植株生长健壮,茎具刺,半直立,适应性、抗逆性强;进入结果期早,丰产、稳产性能强,定植后第2年即可取得500 kg/亩左右的产量,第3年进入盛果期,平均产量1200~1500 kg/亩以上;中晚熟品种,6月中旬~7月底果实成熟,采收期40~45天;果实特大,平均果重10~12 g;成熟果紫黑色,含可溶性固形物8.5%左右,有机酸1.40~1.50%,果味酸甜爽口,鲜食加工皆宜。自然条件下浆果可贮存1~2天。
  6、繁殖技术要点
  主要采用嫩枝扦插和压条繁殖。嫩枝扦插在6~8月进行,插条要求半木质化,扦插前一般用500×10-6~1000×10-6NAA处理。插后保持空气湿度90%以上,可进行全光照自动喷雾育苗。一般15天左右开始生根,30天后移入苗圃地。
  枝条具有顶端生根习性,可采用顶端压条繁殖,时间在9~10月份。压条时将枝条顶端垂直压入土中,深度5cm左右。压条后需保持土壤湿润。一般10~15天即可生根,25~30 天后剪断与母体的联系。
  7、栽培技术要点
  高标准建园,定植前应深翻改土并重施有机肥,按照种植的行距开沟定植。定植密度以株行距1.5 m × 2.5 m为宜。宜采用篱壁架栽植,当萌枝高度达到1.0~1.5 m时进行夏季摘心,果实采收结束后从根部剪除2年生枯死老枝;冬季整形修剪在落叶后至萌芽前进行,一般每株留粗壮枝条10~15个,长度1.0~1.5 m。加强果园肥水管理,旱季适时灌溉,雨季及时排水,每年施基肥1次,追肥3~4次。
  8、推广应用情况
  已经在江苏的溧水、溧阳、赣榆以及河南的封丘等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