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海棠
树种:西府海棠
学名:Malus micromalus ‘Furong’
良种类别:品种
选育时间:2003年
原产地点:江苏省
选育地点: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
通过审定日期:2012年9月13日
通过审定类别:认定(5年)
登记编号:苏R-SV-EE-010-2012
分类编号:(苏RY)010
1、选育单位和人员
选育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选育人员:张往祥 曹福亮 郁万文
通讯地址: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邮政编码:210037
联系人:张往祥
联系电话:025-8627686/13151081062
2、选育(引种)简介
2003年秋季,南京林业大学从江苏、河南、山东、北京等地采集西府海棠半同胞家系种子,2004年春季播种获得1328株实生幼苗,芽苗移植后苗木成活986株,同年12月下旬全部定植于南京林业大学江都科研基地。2008年春季部分植株进入始花期,其中1个单株的花瓣数达到20枚左右,显著高于西府海棠的10-15枚,花色和形态酷似芙蓉花。后经芽接扩繁,并在江苏省和福建省等地小范围多点种植试验和连续观察,花色和重瓣性稳定,营养生长旺盛。
3、区域、引种试验情况
2008年9月和2009年9月先后分别芽接繁殖苗木128株和886株。2009年-2010年先后在江苏省的江都市、宜兴市、浦口区和福建宁化县等四地进行了小范围多点试验种植,2011-2012年春季,四地都有部分苗木已经进入始花期,花色和重瓣型稳定。四个多点试验点的营养生长旺盛,对高温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病虫害发生情况较少。
4、适宜种植范围:
适宜江苏、浙江和福建等南方地区种植。
5、品种特性
‘芙蓉海棠’是以花朵重瓣性强和花蕾硕大醒目为主要观赏特性的观花类海棠品种,观赏期长。生长旺盛,病虫害发生情况较少,对高温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对丰富我国南方海棠品种结构具有重要价值。
6、繁殖技术要点
主要通过嫁接技术进行繁殖。(1)砧木培养。采集成熟饱满的湖北海棠果实的种子,采用湿沙低温贮藏催芽。当20-50%种子露白时,进行高床播种,当幼苗茎部变红时,即可移植。移植密度按照10cm×30cm的株行距进行。苗木地径达到0.5 cm以上,即可满足嫁接要求。(2)接穗的选择。接穗选用当年生健壮木质化枝条上的粗壮接芽, 随剪随接, 并用湿布包裹, 防止失水。(3)嫁接及接后管理。在夏秋季节砧木和接穗易离皮时,采用芽接方法进行。接后30d左右,接口完全愈合后即可解绑,并注意及时剪砧除萌。
7、栽培技术要点
栽植密度应根据苗木培育规格要求、苗圃的立地条件和管理水平确定。培养米径10cm的苗木可采用株行距1.0m×1.0m的初植密度,郁闭后移栽3/4苗木,改用株行距2.0 m×2.0 m密度继续培养。种植地采用高床整地方式,耕地深度30cmm以上。‘芙蓉海棠’为直立开张型小乔木。定干高度一般选用1.0 -1.5m,选留3-5个侧枝定向培养。基部砧木部位常有萌蘖条抽出,在木质化之前及时抹去。进入生长季后,发现徒长枝条,及时采取短截修剪,促进次级侧枝萌发,促进丰满、匀称树冠形成。
8、推广应用情况
已经在江苏小规模示范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