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林木种苗
邳州国家银杏良种基地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11-11-10 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
邳州国家银杏良种基地发展规划
2010—2015
 
一、     规划概要
1、规划建设概要
(1) 规划名称:邳州市国家银杏良种基地发展规划
(2) 建设地点:邳州市
(3) 建设单位:邳州市银杏良种繁育圃
(4) 基地法人代表:张邦伟
(5) 基地主管单位:邳州市农业委员会
(6) 基地技术依托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邳州市银杏科学研究所
(7)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五年(2010年—2015年)
2、规划发展目标:
通过1-2年的时间逐步规范银杏种子园、种质资源圃以及试验林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建成具有保护种质资源能力的繁育圃。用3-4年的时间建成国内最大的银杏种质资源圃,面积达到250亩,建成国家级银杏资源圃,将国内外银杏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于一圃。计划5年内收银杏种质30份,至2015年银杏种质资源达到120份,形成全国银杏种质资源的保存中心。
3、规划建设主要内容:
银杏良种繁育基地建成后:
(1)              种质资源库圃总面积达250亩;
(2)              种子园总面积达到100亩;
(3)              采穗圃总面积为200亩;
(4)              良种采穗圃总面积为500亩;
(5)              测定林总面积达到1000亩;
(6)              良种苗生产圃总面积750亩。
4、规划投资规模:
五年内规划投资715万元,年投资143万元,主要用于生产性建设投入,另用少部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1、            资金来源:资金主要来源为单位自筹资金,同时适时适当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支持。
二、     基地发展现状
1、            基地基本情况
(1) 环境条件   邳州市位于江苏省北部,地处徐州与连云港之间,东连新沂市,西与铜山和贾汪区毗邻,南接睢宁和宿豫县,北依山东省。地处坐标为北纬34°40’48”,东经117°35’50”-118°10’40”。全市总面积2088平方公里,东西距离约52公里,南北距离约61公里,东陇海铁路横穿东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市区座落在陇海铁路与京杭运河交汇处,是苏北鲁南水陆交通枢纽。
    ①自然地理
    邳州市地处沂蒙山地冲积扇平原边缘,徐蚌隆起北翼,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坡降在万分之一至二千分之一,地面高程22—20米。西北部、西南部为石灰岩剥蚀丘陵,山峦起伏,另有散见的孤立山头分布于南部、中南和北部,大小山头八十八座,全市总土地面积208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0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9%;平原洼地是全市地形的主体,面积164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8.8%;水域34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6.3%。全市耕地面积167万亩。
    邳州气候属半湿润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冬天干冷,夏季温热,极适宜银杏生长发育。邳州年平均气温13.9℃,年平均日照2350小时。初霜日为10月31日,终霜日为4月2日,霜期154天,无霜期211天。境内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903.6毫米,年内降雨量大多集中在夏秋两季,汛期(6—9月)平均降雨量为618.4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68.4%;冬春平均降雨量为285.2毫米,占31.6%。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有:寒潮、霜冻、春旱、春涝、干热风、龙卷风及冰雹。
邳州水系属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按流向归宿划分为沂河、中运河、徐洪河三大水系,境内干支河流四十余条。沂河是沂蒙山区洪水的主要通道;中运河居中于市境中部,承受山东南部、邳苍地区和分洪道下泄之水,是行洪、排涝的主要河道;徐洪河作为独立水系,为运西地区的排水骨干工程。近代由于大型古河道兴衰变迁,使本市平原地区地形地貌发生较大变化,加之本市河流大都发源于山东省及铜山县境内,外来水年径流总量达72亿立方米,故有“邳苍洼地,洪水走廊"之称。
②土地资源条件
    邳州土壤种类较多。砂礓黑土是我市重要土壤类型之一,主要分布于邳北及西北的四户、邢楼等镇,面积35万亩;湖土是我市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壤类型,面积198万亩,邳南和大运河以西为潮土类黄潮土亚类;大运河以东和邳北接砂礓黑土区为潮土类棕湖土亚类;褐土是我市低山丘陵山区的重要土壤类型,面积16万亩;棕土为我市地带性土壤,面积9万亩;其他类型土地55万亩。上述各类土壤都适宜银杏生长,尤以沂武河流域土壤为最适宜。由于我市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上,境内植物分布较多,共50科171种,树种主要有常绿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组成,属落叶、阔叶林带及常绿针叶林带。
③社会经济
    人口。邳州市辖24个镇,1个办事处,483个行政村,总人口1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5万人,非农业人口28万人。
    经济。200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58亿元,财政收入47.11亿元,其中一般收入19.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7370元,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13470元。
    交通。邳州市地处水陆交通的“金银十字架”上,陇海铁路、310国道、徐连一级公路以及霍连高速公路纵贯东西,京杭大运河、邳苍、邳睢、枣泗交通干线将我市联络省内外,水陆交通极为便利。
(2) 基地人员及技术力量情况
邳州杏良种繁育圃现有员工72人,科技人员21人,其中高级工程师6人,中级工程师10人,助理工程师5人,设管理人员4名,其中经济师1人,会计师1人。
(3) 基础设施、设备情况
邳州市银杏良种繁育圃创办于1987年3月,位于邳州市陈楼镇中心地带,南距邳州市区6公里,西距邳苍公路4公路,有省农林厅认定的无公害银杏生产基地,早果密植丰产示范园,优良品种采穗圃,银杏种质资源圃,优良品种种苗基地。
林业辅助用地20亩,现有办公用房6间,使用面积200平方米,仓库用房使用面积300平方米,另建有排灌站2座,电机水泵2台套,银杏青叶烘干设备1台套,拖拉机1台套,试验室,检验室各一座,还设有种子育苗处理室使用面积100平方米,贮藏室和档案管理各一座。田间水泥灌溉渠总长200米,田间生产道路水泥路面总长200米,喷药设备2台套,采种机具1台套,农用运输车辆2台等。
(4) 生产用地情况
邳州市银杏良种繁育基地的种子园、种质资源圃、良种采穗圃试验林以及良种苗生产园均设在邳州市银杏良种繁育圃内,占地总面积2800亩。
(5)技术支撑单位和指导专家、工作开展情况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是我们长期的技术支撑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高级职称科技人员500多名,硕士以上研究生150人,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近100名,省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8人,20多名科技人员享受国家特殊津贴,100多名科技人员在国际、国内学术机构担任重要职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十几项,多次完成国家技术攻关项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的许多专家对银杏方面的研究具有独特的见解,与邳州市银杏良种繁育圃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国艺的盛宝龙研究员经常来基地进行科学实验,在“宇香”、“亚甜”等品种的选育中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南京林业大学也是邳州市银杏良种繁育圃的技术支撑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是一所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具有雄厚的科技实力,科技成果显著,配套技术优越。该校校长曹福亮教授、汪贵斌副教授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林学专家和银杏专家,对银杏良种繁育、育种、品种选育等方面有深厚的理论水平和大量的实践经验。南京林业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曹福亮教授给予邳州市银杏良种繁育圃大力支持,对银杏种质资源保存与积累投入了大量精力。2009年在曹福亮教授的指导下已建成良种银杏试验林400亩。现在试验林长势良好。
1995年3月,南京农业大学在邳州市银杏良种繁育基地挂牌成立“南京农业大学教学实验基地”。2001年南京林业大学挂牌成立教学实验基地。
2、主要成就
(1) 近几年种子(穗条情况)
邳州市银杏良种繁育圃近5-6年来银杏种子产量逐年攀升,银杏种子10万斤,银杏良种接穗225万根,银杏种苗120多万株,主要为银杏幼苗圃。
(2)取得的成果
    邳州市银杏良种繁育圃先后在全市建设银杏科技示范点15处,选育优良品种12个,其中有4个通过3省级审计,建立了银杏种源资源回收集农田各类银杏品种(年株)90个,先后完成科研项目20项,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银杏集6册,获国家、省、市县优秀论文等科技成果奖16项次,其中银杏生产优质栽培技术的综合利用获村科技进步二等奖,叶用银杏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及应用获江苏省科技推广二等奖,银杏等各种栽培技术研究的综合利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良种审定情况
邳州市银杏良种繁育圃实行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及良种苗木繁育推广于一体化,于1995年10月选育推广银杏优良栽培品种两个(铁富2号,铁富3号),并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分别命名为亚甜和宇香。1996年被确定为林业部徐州林木良种繁育中心银杏良种基地;选育的银杏优良品种“大金果”、“佛香”于2007年通过江苏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4月银杏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通过江苏省林业局竣工验收,基地年平均生产良种接穗200万余根,年均生产苗木100多万株,良种应用覆盖范围辐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为全国银杏生产的良种化作出了较大项献。
(4)良种推广应用情况
以优良品种“宇香”、“亚甜”为例,此两个品种为叶、果兼用型品种,自199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以后,该品种为仅在邳州推广面积在15万亩以上,其中包括叶用银杏林5万亩。该品种结果较早,果粒较大,外观好看,果壳光滑洁白,种仁无苦味或有微苦味,香味浓;出仁率高,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2、            基地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邳州市银杏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当前快速发展的林业形势相比,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还不能完全满足当前林业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技术方面,一些先进的种苗生产技术还未应用到生产中去,比如由于银杏的生产周期较长,导致银杏杂交育种开展一定程度受限;银杏的良种雄株、良种叶用品种及其保持干性的无性繁殖技术尚未应用到生产中去,由于近期银杏良种苗木流转较快,导致基地内1—5年小苗龄银杏苗木断档,苗木苗龄结构分布不均匀等。二、管理方面,邳州市银杏良种繁育基地是在邳州市银杏繁育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单位性质仍参照事业单位管理,管理机制不活。三、资金方面,由于邳州银杏良种繁育基地不仅仅是搞生产经营,还从事一定的科研项目,进行良种选育、科学试验等,因此基地资金还是很紧张的。
三、     基地发展的必要性及需求分析
1、基地发展的必要性
银杏不仅是一种果树,还是一种药材,更是造林绿化上的一级优良树种,银杏叶所含成分比较复杂,目前已知成分已达198种。近年来,银杏产业化进程在加快,银杏的经济总量在迅速增加,银杏对发展经济和科技进步的贡献不断加大。目前全世界已发展到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二十多个国家争相开发利用银杏,世界银杏各类产品的销售总额已逾百亿美元,并以较快的速度逐步上升。近年来,仅邳州市先后开发出银杏酮脂、银杏口服液、银杏茶、银杏开心果、银杏罐头、银杏蜜、银杏冲剂等产品。银杏的食用、保健、药用和观赏价值已得到全面开发利用。银杏,为我国特有多功能树种,集果用、叶用、材用、观赏、文化、环保于一身。银杏果先后销往东南亚各国、韩国、日本等年出口量仅邳州就在1000吨以上,邳州市银杏干青叶销往德国、法国等国家,产品质量高,深受欢迎。由此可见,银杏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果品之一,银杏生产的大发展必须要有大量的良种苗木,因此大力发展银杏良种基地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另一方面,银杏虽为我国特有树种,但良种繁育工作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存在着:一是良种栽植程度低,目前现有的银杏繁育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对银杏生产良种的需求,与其他经济林树种相比有较大差距;二是品种混杂,形成有种就采,有穗就嫁接,相互乱引接穗,造成良莠不齐,种源不清,遗传品质低劣;三是银杏良种区域化试验示范不够全面系统和深入,对多数良种的基因型与环境相互效应还不清楚,限制了良种发展;四是在当前银杏生产的新形势下,良种繁育的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措施规范程度不高,致使种苗产量、质量不高;五是对银杏良种繁育缺乏科学性和规范化。为了提高我国银杏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竟争力,加速银杏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是必然的,没有优良品种栽植哪有优良的产品。
加强银杏良种繁育,不仅可显著提高邳州市银杏生产的规模效益,满足各地对高品质银杏良种壮苗的需求,而且还可满足随着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城市建设提供大量绿化大苗;为致富农民,发展经济,大力推进银杏产业富民强县进程,在当前形势下银杏良种繁育是银杏生产的重中之重。
2、需求分析
银杏的发展,关键是苗木。从前景看,主要有三大潜力:一是消费潜力。二十一世纪是生态世纪、环保世纪;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将是生态经济、生态用品、生态环境、生态享受,诸如绿色食品、保健食品、旅游、森林观光、农业观光等。总之,新世纪人们将借助科技实现消费向大自然的回归,而发展银杏产业正顺应了生态消费的潮流。二是开发潜力。老龄化在我国是活生生的现实。在发达国家,老年痴呆已成为第四大致死原因,全世界每年因此要花费1000亿美元。有关专家报告,从银杏、芹菜籽挥发油中分离出的某些成份,能保护神经元,改变和提高记忆力。因此,广植银杏,开发银杏产品对预防和缓解老年性痴呆将起到良好作用。三是市场潜力。前些年,由于银杏产品价格高,多数人消费不起。随着市场激烈竞争和银杏产业、产品的开发调整,银杏产品将有一个合理价格。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银杏产品的国际市场不断扩大,国内市场前景尤为广阔。
从当前看,银杏产品供需稳定,稳中有升。银杏果价格趋于平稳,价格稳定在2—5元/斤,价格正常,产品销售渠道畅通;银杏叶价格回升,每斤干青叶4.0元;银杏苗木稳中有升,大苗价格持续上升且供不应求;银杏茶、银杏胶囊、银杏开心果、银杏酮等银杏加工产品,在随着人们保健意识逐步增强的前提下,市场需求十分看好;银杏盆景是银杏产业的新贵,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因此,银杏产品市场需求理性而且旺盛,市场空间很大,银杏产业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银杏产品将供不应求,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将是生态经济、环保经济;二十一世纪的消费,将是生态消费,即生态食品、生态用品,诸如绿色食品、保健食品。总之,新世纪人们将依靠科技实现消费向大自然的回归,而加快发展银杏产业正顺应了生态消费的潮流。
苗木是基础,是银杏产业发展的关键。实践证明,银杏以及银杏苗木生产以其投入少、见效快、风险小、效益高的特有优势,决定了银杏在市场机制转换中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广阔前景。邳州市“九五”、“十一五”以来银杏产业的发展,为“十二五”以及今后中长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并给我们的再发展积累了很多经验,增强了后劲。但是,社会的发展,又使银杏产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当前,机遇和挑战并存,困难与发展同在,探析今后银杏产品,尤其是银杏苗木走势和发展,我们有很多有利条件。
第一,发展环境宽松,今后几年,农业的基础地位将进一步加强,从中央到地方对农业的发展制订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各行各业都在向农业倾斜,各项投入松动。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经济林有优先发展的环境和可能。从我市情况看,各级党委、政府正在积极进行下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对银杏生产越来越重视,把银杏作为农村经济“重头戏”的选择已坚定不移,这为银杏产业尤其苗木的大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第二,结构比较合理。邳州产业结构调整起步早、力度大,重点项目的确定符合实际,发展银杏产业的大框架基本形成,全市银杏、速生杨、果品等基地已形成一定规模,品种引进和改良步伐加快,一批各具特色的示范园和专业大户为发展树立了典范。同时,随着个私加工业迅速崛起,银杏产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第三,积极性逐渐提高。农民自身对发展银杏生产,尤其是银杏的苗木生产的积极性持续高涨,致富的心情和愿望越来越迫切,广大农民和各级干部不仅发展银杏生产的积极性越来越迫切,并在实践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而且掌握了一定的生产技能,这是农民自身发展的良好条件。
第四,市场有需求。建设银杏的良种繁育基地,生产银杏良种苗木具有广阔的市场,银杏产品不仅是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保健品,而且是一些食品、制药加工业的主要原料,今后,市场对银杏产品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好,世界各国家(地区)经济已经复苏,欧盟对我国产品已经取消限制,这为我国经济产品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发展银杏生产必须要有苗木、银杏建设生产,我国大多数省份都可栽植,无论是平原、山区,还是农村、城市、厂矿、单位、庭院、道路都可栽植。可作为用材料。经济林、中药材、风景林、防护林栽培,用途极广,因此苗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同时,由于城乡绿化美化的快速发展,绿化大苗将是供不应求。
 四、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管理的通知》精神为指导,以林业“两大体系”建设总体要求为中心,以城乡一体现代林业和绿化建设以及绿色通道工程为服务重点,坚持培育和利用并举,经济与生态双赢的原则,以不断开发良种壮苗、增强企业经济活力、提高“三大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为目标,按照现代化、良种化、规模化和商品化的要求,建设科技水平领先、苗木质量优良、经济效益显著、辐射范围广阔并与国际水平接轨的国家级银杏良种繁育苗示范基地。
(二)基本原则
1、基地建设中,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保障,优化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
2、坚持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原则:
3、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4、坚持不搞大而全、突出少(品种)而精,注重上规模,出产品、出经验、出成果、出人才的原则;
5、坚持以种质资源保存与科技开发及银杏良种苗木生产为主,兼顾科普教育、游览观光等功能的原则;
6、坚持勤俭节约、充分发挥利用原有条件的原则;
7、坚持质量第一、节能节水、保护环境、安全卫生的原则。
(三)发展目标
针对银杏种苗生产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继续根本扭转银杏种苗建设存在的问题,适应城乡一体现代林业发展的客观需要,邳州银杏良种繁育基地发展目标在于:以示范基地为龙头,采用高标准、高科技、高产量、高效益的建设模式,加大科技投入,加大良种引进、选育推广力度,推行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营机制,不断总结管理经验、培养人才、研究和推广银杏良种优质壮苗开发技术,促进城乡一体现代林业工程项目实施,进而为在发达地区建成具有国际水平的城乡一体林业提供示范和样板,为中西部开发和城市绿化建设提供大量的优质壮苗。
邳州市银杏良种繁育基地是银杏良种壮苗选、引、育、繁的综合性基地,建设的主要任务有:
(1)     收集、保存和开发利用银杏主要优良品种、品系的种质资源,为品种改良源源不断地提供遗传物质材料;
    (2)通过试验、测定和对比分析,积极引进银杏遗传育种研究成果,不断推出新的优良品种或品系;
    (3)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积极从事良种繁育和苗木生产,直接为生态绿化和工程造林提供优良种苗,并为全国城乡一体现代林业建设工程提供必要的优、新品种及生产经验;
    (4)总结和推广良种繁育新技术、病虫综合防治技术,为各级种苗生产基地提供技术交流、培训、咨询等服务,促进全省种苗事业的发展;
    (5)展示和体现国家级种苗基地在良种选育、种苗生产以及总体布局和建筑风格等方面的特点,充分发挥示范与观光作用。
    经过扩建和规范建设管理后,邳州市银杏良种繁育基地年可生产良种苗木196.2万株,年产接穗250万根,年产银杏种子16.8万斤,年产银杏优质鲜青叶105万斤,银杏良种及绿化大苗供应范围辐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
    (四)编制依据
    1、国家有关规定、文件等
      (1)《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管理工作的通知》(林场发【2009】91号);
      (2)《国家林业局关于颁布(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通知》(林计发【2003】207号);
      (3)《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林业专题);
      (4)《全国林木种苗建设工程》。
    2、本省区市和基地所在地林业发展规划等
      (1)《江苏省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2)《江苏省农林新品种更新工程》;
(3)《江苏林木花卉良种开发繁育中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江苏省科学技术委员会。
(4)《江苏省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3、有关林业技术标准
     (1)《主要造林阔叶树种良种选育程序与要求》(GB/T14073—1993):
(2)《主要造林树种优树选择技术》(LY/T1344—1999):
(3)《林业苗圃工程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LYJl28—92
(4)《国有林区标准化苗圃》,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LY/T1185—1996;
(5)国家标准GB6001—85育苗技术规程;
(6)林业行业标准LYJl28—92林业苗圃工作设计规范;
(7)林业行业标准LY/Tll85—1996国有林区标准化苗圃。
五、主要建设任务
(一)建设内容及规模
1、生产建设
徐建后,银杏良种繁育基地总面积2100亩,其中:建设种子园100亩,试验示范林1000亩,良种采穗圃500亩,母树林200亩,种质资源圃250亩,建设银杏良种苗生产园750亩,建设地点在铁富镇。
(1)种子园
原有种子园100亩,建设地点在陈楼镇;利用早期发展的早果密植丰产园经合理疏移改建(每亩保留33株),采取选择杂交授粉措施,推进品种改良,培育优良种子。
(2)试验示范林
原有试验示范林600亩,续建400亩,达到1000亩,主要进行银杏的各试验研究工作。
(3)良种采穗圃
原有采穗圃450亩,续建50亩,达500亩,主要品种有“宇香”、“亚甜”、“佛香”、“大金果”、“洞庭皇”等及部分叶用、雄株品种,新栽植株行距4m×8m,每亩栽植20株,栽后加强肥水管理及修剪调控技术,促使多发枝、发壮枝,满足当前对银杏良种接穗需求,并且对原来的采穗圃加以调整密度,及采取提纯复壮等措施。
(4)种质资源收集圃
原有种质资源收集圃225亩,续建25亩,达到250亩,在原邳州市银杏良种繁育圃(陈楼果园)内雌株的基础上,再在邳州市银杏良种繁育圃分部(炮车镇蒋庄村)扩建雌、雄株资源圃,栽植密度为4m×8m,每亩20株,先栽植5cm以上实生壮苗,后将收集各地表现好的银杏雄株品种嫁接,每个品种(系)嫁3—5株,以用于以后进行杂交繁育。已经收集在圃银杏雌株良种90个品种,现有70个品种结果,计划近年在继续收集30份银杏雌株的同时,每年收集各地表现好的银杏雄株品种3—5个,收集银杏雄株品种20个并进行观测建档,杂交育种,进一步培育各种用途良种。
(5)良种苗生产圃:原有良种生产圃500亩,续建250亩,达到750亩,以铁富镇宋庄村为中心,根据市场需求,培育方向由原来小苗培育转向大苗培育及叶用良种苗培育。
    ①良种果用苗培育区,主要嫁接培育结果早、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的优良品种“宇香”、“亚甜”、“佛香"、“大金果”、“洞庭皇”等,随着苗木逐渐间移出圃,将其转变成良种、优质、丰示范区。
    ②速生城乡绿化大苗培育区,面积700亩,苗木规格均在4—10cm,每亩定植500—1500株,栽植速生性较强的种子苗,苗圃地采取肥水科学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规范化集约管理措施,提高良种壮苗率,培育城乡绿化大规格银杏苗木。
    ③银杏幼苗繁育区,每亩产一年生银杏幼苗3.5万株,主要用于建设银杏叶用林以及培育银杏大苗用。
    2、基础建设
    (1)道路建设
    各功能区建立由主道、副道和作业道路所构成的三级道路网络系统,全面提高大田生产区经营强度与经营水平。计划建设主道(水泥路宽度3—5米)总长度1000米,副道、作业道路(沙石路、普通路宽度2—4米)总长度2000米。
    (2)灌排设施
    建设、整修排电灌站3座、防渗水渠2000米,共建灌排沟渠3000米,完善排涝站房、涵闸、排水渠和主副排水沟所构成的防汛排水系统,不断增强大田生产区的防汛排涝能力,避免水涝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3)仪器设备
    根据需要配备电子天平、液体分选机、生物显微镜、超净工作台、含水量测定仪、种子发芽箱、种子校验设备、烘箱、背负式喷雾器、机动喷雾器等,购置运输车1辆、拖拉机2辆、移动喷灌设备5套,配备充足的防火、病虫防治设备,保证生产、科研需要。
(4)人员配备
    有计划地引进林木育种专业人才3--5名,每个功能区配备林业工程师资格以上专业人员1--2名专抓专管,确保提高整体生产、科研水平。
(5)辅助设施
    建设档案室50m²、实验室60m²、晒场(混凝土结构)1000m²、管护用房10处,充足的职工宿舍、食堂及其他的辅助设施。
    3、推广主要品种
    生产军用良种苗,主要推广品种为产香、甘甜、佛香、大金军、洞庭皇、大佛年等优品种。
良种果用苗培育区,面积750亩,主要嫁接培育结果早、产量高、  品质好、抗性强的优良品种“字香”、“亚甜”、“佛香”、“大金果”、“洞庭皇”等,随着苗木逐渐间移出圃,将其转变成良种、优质、丰示范区。“字香”、“亚甜”、“佛香”、“大金果”、“洞庭皇”良种特性如下:
字香:原株在江苏邳州市铁富乡,又名铁富马铃3号。母株生长在大沟边,生长势较弱。小树生长势旺盛。新梢褐黄色,多年生枝灰色,枝条皮较粗糙,皮孔明显。标准叶为扇形,角度为130°左右,叶片大而厚,叶色浓绿,中裂较浅,叶宽10.22cm,叶长6.03cm,叶柄长4.60cm。果倒卵圆形,色绿黄,果面白粉较厚,油胞明显。长:宽比为1.19:1。种核宽卵圆形,长:宽比为1.82:1,两侧棱线明显,中部以上尤显,种核最宽处具明显隆起之横脊,单粒重3.45g,种皮较薄,出仁率80.20%,总利用率23.02%。种核光滑洁白,外形美观。种仁生食无苦味,回味少有甜味,熟食糯性好,香味特浓,品质极上。宇香9月底至10月初外种皮变软,摇晃才能落果。早实性较强,抗性强,接后4—5年见果。
亚甜:亚甜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浙江等诸多银杏产区。亚甜也称邳县大马铃,原株在江苏邳县铁富镇南冯场,原名为马铃2号。此品种主干通直圆满,为侧枝与中干生长差异较大的圆柱形或卵圆形树冠。叶片比佛指大而厚,色深,树势也强。叶片多为扇形,叶缘有多个深浅不等圆缺,有明显中裂。单叶面积20.2cm²。平均新梢生长量24cm。母树平均株产14.5kg,树干截面积负载量0.03246ks/cm²,高产稳产性好。单果重13g,每千克76枚。种实为广短卵圆形,似马铃形,故名。种实前半部大而圆秃,孔迹平或微凹或有小尖。种实下半部如马铃,后半部缩小,比佛指下部粗短。上下之间似有很明显的中缢。外种皮橙黄色,外被白粉。珠托圆形,多正托,边缘稍陷入种实。果柄直而宽扁,较佛指短一些。种核为短广卵圆形,上半部宽大而圆,孔迹突出成尖,下半部向内收缩似圆形的下端。在种壳中间有一圈不很明显的隐约中缢横线。背圆浑而厚,腹略薄,故视之略扁。种核尾端两束迹相距较远。两侧有棱,明显有翼。种核长×宽为2.7cm×1.6cm。单核重2.87g。出核率28.8%,出仁率80.2%。一级种核率达99.7%。经江苏农学院测定表明,种仁支链淀粉含量52.4%,直链淀粉4.5%,粗蛋白6.0%,可溶性糖8.6%,干物质44.9%。9月底外果皮变软。大马铃抗逆性强,适宜栽培地区广泛,种粒大而丰产,在江苏省13个优良单株综合评比中名列第一。
佛香:佛手类,原大佛手港中1号,系邳州市1984年进行银杏良种普查时发现的优良单株,嫁接树,为佛手类果叶兼用型品种。大佛手港中1号母株保留在邳州市港上镇港中村。物候期与银杏本地同类品种相似,只是成熟期偏晚,10月上旬成熟种皮。母株生长在四旁,生长势偏弱,外围枝当年生长量25.3cm。小树生长势旺盛,一年生枝生长量55.0cm。新梢棕灰色,多年生枝灰色,枝条皮较光滑,皮孔不明显。标准叶(短枝第四片叶)为扇形,角度在115℃左右。叶片较大、较厚,叶色深绿,叶裂较浅。叶宽9.04cm,叶长5.83cm,叶柄较短,只有4.51cm。因叶较大、较厚,可作果、叶兼用型品种发展。果卵园形,橙黄色,果面白粉较轻,果长:宽为1.3:1。出核为26.3%,种核卵形,长:宽为1.7:1,两侧棱线不明显。平均单果重11.00克,出仁率78.97%。种核光滑洁白,外形极美观,种仁生食无苦味或稍有苦味,回味少有甜味,熟食糯性好,香味浓,品质上。抗逆性较强。因叶较厚,叶脉粗,夏秋叶缘不易枯黄,蓟马等虫害较轻。
大金果:马铃类,原大马铃铁富4号系邳州市1984年进行银杏良种普查时发现的优良单株,嫁接树,为马铃类果叶兼用型品种。大马铃铁富4号母株保留在邳州市铁富镇宋庄村。物候期与其它银杏品种相似,只是花期约晚一天,成熟采收期晚10天左右,即9月底一10月初外种皮变软,摇晃才能落果。母株生长在大路边,生长势较弱,外围枝生长量20.1cm。小树生长势旺盛,一年生枝条生长量56.5cm。新梢褐黄色,多年生枝灰色,枝条皮较粗糙,皮孔明显。标准叶(短枝第四片叶)为扇形,角度为130℃左右,叶片大而厚,叶色深绿,叶裂较浅,叶宽7.95cm、叶长5.36cm,因叶大而厚,是果、叶兼用的较好品种。果圆柱形,色黄,果面白粉较薄。长:宽为1.14:1。.出核率26.1%。种核长卵圆形,长:宽比为1.57:1,两侧有棱,先端棱线明显,少有翅,平均单粒重3.3克,中种皮较薄,出仁率78.5%。该品种种核光滑洁白,外形美观。种仁生食无苦味,回味少有甜味,熟食糯性好,有香味,品质极上。抗逆性较强,进入结果期早,丰产。因叶片较厚,叶脉粗,夏秋叶缘不易枯黄,蓟马等虫害较轻。
洞庭皇:品种属佛手类。原株在江苏苏州西山梅园村。洞庭佛手为吴县东西洞庭两山银杏主栽品种,约占总株数99%。幼树枝条生长旺盛,皮灰褐色,芽体饱满。叶长×宽为9.87cm×10.3cm,叶柄长4.13cm,叶基线夹角80.60,叶大多为扇形。当年枝上的叶中裂深而明显,裂深达6.1cm。成龄树叶淡绿色,中裂浅,叶波状明显,叶片平展。幼树单叶面积48.4cm,5片叶厚2.26mm,每l00cm叶重4.44g。叶含水量69.26%,单叶鲜重2.2358g,干重0.688g。嫁接后3年生幼树单株枝条长度593cm,冠幅0.93m×0.98m,每株具叶片398枚,叶面积达13 830cm²,叶面积系数2.8。单株叶鲜重399g,成枝力48.%,中等偏上。1年生枝单叶厚度452cm,2年枝上叶厚342cm。本品种雌花之胚珠呈半圆形,珠孔小而长,鱼嘴状,缘有浅缺裂,高低不等,边缘有浅紫色线状条纹。本品种大树树冠多圆头形,树势强,侧枝少,主枝旺。幼树发枝量稍大,进入结果期早,丰产性能强。抗病虫及适应性强。过去大树干高较高一般1.5—2.0m以上。近些年来,采用低干嫁接并抽生3—5个主枝,树冠圆头形或自然开心形,树冠开张。一般20年生树株产达40—50kg;40年生树株产高达75—125kg,高产树达150kg。据江苏农学院1986—1990年连续测定表明,母树平均株产96kg,树干截面积负载量0.00968kg/cm²。种实长圆形、广卵圆形或倒卵圆形,丰满。熟时淡橘黄色,被较厚白粉,有淡褐色油胞。果先端钝圆,珠孔迹小而明显。基部平而微凹,略有隆起,并向一侧歪斜。蒂盘长圆形或椭圆形,微突,表面高低不平。果较大,长×宽为3.6cm ×2.81cm,果柄长4.23cm。单果重17.6g,每千克56枚。核卵状长椭圆形,无脊腹之分。先端宽圆渐尖,具小突尖,中部以下渐狭,基部广楔形,近基部稍显粗糙。束迹迹点宽短,少数不显,迹点一高一低呈倾斜截面。两侧棱线宽窄不一,但无翼状边缘,长短也不相等。种核长×宽×厚为2.93 cm×l.75cm×l.48cm,单核重平均3.6g,每千克278粒。最大可达3.8g。出核率23.43%,出仁率78.34%,一二级种核率占100%。种仁营养丰富。支链淀粉含量50.35%,直链淀粉4.18%,粗蛋白5.87%,可溶性糖8.86%,干物质达42.73%。在江苏省13个优良品种综合评比中名列第7位,是值得推广的大粒、早实、丰产、质优品种之一。目前,浙江长兴的大长头、临安的大佛子、广西灵川海洋乡的灵川大佛手与本品种类同。浙江临安用大佛子在30年生树上高接换头,5年后结果,10年株产20kg,15年株产50kg。
    (二)主要技术措施
    1、在全国范围内及国外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和管护,做到应收尽收,有目标的收集种源,加强管护,经过无性和有性繁育优良品种,保证繁育种质的优良性状;
2、加强各功能区的规范化生产管理,加强病虫防治、肥水管理等,保证良种苗木植株健壮;
3、加强育种资源研究及数据信息保存,对收集的资源做好系统研究,以发现良种和优良性状,对试验林定期观察,及时整理数据,完整保存数据,建立健康档案。
    4、配备充足的精通业务、踏实肯干、有强烈事业心的技术管理人员,并加强与南林大、江苏省农科院等科研、教学单位的技术合作;
5、做好中长期运规划,采取有效的技术措,确保各类银杏苗木及银杏林正常发育和健康生长。
六、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生产性建设投资估算,邳州市银杏良种基地建设五年需投入资金如下:
(1)银杏种质源四五年内新扩建后达250亩,每年需投入肥、水、农药、人工及补苗木等栽培管理费用75万元(每亩费用控制在600元左右)。
(2)良种采穗圃达500亩,五年需肥、水、农药、人工及苗木等栽培管理资金150万元。(每亩管理费用控制在600元左右)
(3)母树林达200亩,五年需肥、水、农药、人工及苗木等栽培管理资金30万元(每亩控制在300元左右)。
(4)种子园100亩,五年需肥、水、农药、人工及苗木等栽培管理资金30万元(每亩控制在600元左右)。
(5)建设试验林1000亩,五年需肥、水、农药、人工及苗木等栽培管理资金300万元(每亩控制在600元左右)。
(6)扩建银杏良种苗生产圃750亩。
五年投入肥、水、农药、人工及苗木等栽培管理资金112.5万元(每亩投入控制在300元左右)。
综上所述,邳州市银杏良种繁育基地,五年生产性建设投资为697.5万元。
 
(二)基础设施建设估算:
项目
规   模
投资(万元)
道路建设
主干道水泥道路宽度3—5米,总长度1000米,副道、作业道(沙石路、普通路宽2—4米),总长度2000米
30
灌溉设施
建立、整修排灌站3座,防渗水渠2000米,其他灌溉排沟渠3000米
20
机器设备
购置运输车1辆,拖拉机2辆、移动喷灌设备5套、种子发芽箱、生物显微镜等
10
辅助设施
档案室、实验室110 m²、晒场1000m²,看管房10处
25
合计
 
85
(三)资金筹措。生产性建设和基础性建设投资五年共需782.5万元,每年需投资156.5万元,单位自筹资金100.5万元,申请上级支持56万元。
七、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邳州市银杏良种繁育基地建成后,至2015年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经测算,银杏良种基地年直接销售收入资金如下:
1、            银杏果年产量:年平均每亩产银杏80斤,共产16.8万斤,每斤4元计,销售收入67.2万元。 
2、            银杏穗条年出圃:销售收入9万元。
3、            良种苗生产圃:共出苗17.6万株,平均每株80元计,收入1408万元。
4、            银杏叶:年平均每亩产银杏鲜青叶500斤,每斤1.2元,计2100亩产值126万元。
每年直接收入1750.2万元,每年每亩平均收入8334.3元。
(二)生态效益
银杏良种繁育基地建成后,年产大规格银杏的优良品种苗木18.1万株,银杏幼苗175万株。质供应本地及周边地区,对银杏产业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四旁银杏面积不断增加,银杏残片林面积也不断增加,对于保持水土,防风网固沙,减轻自然灾害发生频率,保障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绿化美化家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社会效益
银杏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银杏良种繁育基地的建立,为银杏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对于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农民脱贫致富都有很大的带动作用。随着银杏产业的不断发展,对于解决农民就业,促进运输,服务、农资、旅游、技术咨询等相关产业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八、保障措施
(一)法律保障
认真贯彻《种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生产,守法经营,切实保护种苗繁育基地的合法权益,依法保证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选育、生产、更新、良种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林政执法部门依据法律规定,加大执法力度切实维护银杏良种繁育基地的合法经营。
(二)政策保障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扶持政策,有效协调林业、土地、财政、水利、人事等相关单位和部门,提供相关优惠政策,搞好服务,协助做好种质资源保护、良种选育、良种繁育、推广等工作,在政策上倾斜,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支持,并积极协助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在项目政策、资金上给予扶持。
(三)技术保障
邳州银杏良种繁育圃现有科技人员21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5人,具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和科研能力,多年来,一直从事银杏生产规划、种苗繁育、银杏生产开发、技术推广等工作,在“银杏高温催芽、高密度育苗研究及推广”、 “银杏绿枝嫁接”等方面一直走在全国最前列。基地建设以南京林业大学为科技支撑单位,并与南京林业大学制定了长期的合作计划,明确了合作事项和目标,并签订了协议书。聘请南京林业大学校长、教授曹福亮为基地建设首席专家,切实解决生产基地科研、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南京林业大学设有众多个科学研究所、中心及学院,拥有18个江苏省或国家林业局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重点开放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具有充足的优秀林业科技人才和较高科研水平和测试分析技术,为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坚强技术保障。
   (四)组织保障
基地建设在江苏省林业局等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成立邳州市银杏品种繁育基地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同时成立项目建设技术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建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邳州市农业委员会,负责基地建设的组织、管理、协调等日常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1)研究解决基地建设的重大原则问题;(2)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基地建设工作;(3)实施基地建设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与工程竣工验收制;(4)负责基地建设项目验收,并组织有关部门对项目分阶段进行审计。基地由邳州市银杏良种繁育圃和林业科技推广中心及有关镇按股份制合作形式进行独立法人管理运营。
    (五)资金保障
    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认真组织调研,科学制定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预算,根据《种子法》和国家有关政策积极争取落实林木良种建设经费,并协调地方财政从育林基金、科技三项经费中调节一定资金补贴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同时抓好良种繁育经营,从经营中留出一定资金专门用于示范林、试验林、母树林、种质资源圃等建设。在落实好资金的同时,做好基地建设资金的规范使用,严格管理,由财政、审计部门跟踪管理,确保专款专用,用有限的资金,尽可能发挥最大的建设效果。
    九、有关附图和附表
    1、附图:地理位置图、现状图、规划图。
    2、附表: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基本情况表(附表1)、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规划表(附表2)。
    3、附件:规划用地林权证、单位法人证书、机构代码证、成果获奖证书、良种证书等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依托协议证,书等。
 
 
 
 
 
 
 
 
 
 
 
 
 
 
 
 
 
 
 
 
 
 
 
 
 
 
 
 
 
 
 
 
 
 
 
 
 
 
 
 
 
 
 
 
 
 
 
 
 
 
 
 
 
 
 
 
 
 
 
 
 
 
 
 
 
 
 
 
 
 
 
 
 
 
 
 
 
 
 
 
 
 
 
 
 
 
 
 
 
 
 
 
 
 
 
 
 
 
 
 
 
 
 
 
 
 
 
 
 
 
 
 
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规划
 
 
 
 
邳州市银杏良种繁育基地发展规划
(2010-2015年)
 
 
 
 
 
 
 
 
 
 
 
邳州市银杏良种繁育圃
 
二O一O年七月十日
 
 
 
 
 
 


目   录
 
一、         规划概要
1、  规划建设概要
2、  规划发展目标
3、  规划建设主要内容
4、  规划投资规模
5、  资金来源
二、         基地发展现状
2、  基地基本情况
(1)              环境条件
(2)              基地现有人员及技术情况
(3)              基础设施、设备
(4)              生产用地情况
3、  技术支撑单位和专家
4、  主要成就
(1) 近几年种子情况
(2) 取得的成果
(3) 良种审定情况
(4) 良种推广应用情况
 
5、  基地存在主要问题
三、         基地发展的必要性及需求分析
四、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五、         主要建设任务
六、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七、         效益分析
八、         保障措施
九、         有关附图附卷(包括地理位置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