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森林公园
虞山:将文化休闲融入生态中
发布日期:2008-11-04 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
虞山:将文化休闲融入生态中
 

常熟虞山林场党委书记、场长张正明带你游览虞山新景

  “保护好虞山,就是政绩。” 这是常熟虞山林场党委书记、场长张正明经常说的一句话。对于虞山的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张书记有着超过一般人的深厚感情。

  作为无数次荣膺国家级和江苏省级各种先进称号的虞山林场的领头人,对于虞山的每一个角落,张书记已经很熟悉了。但每天他还是会在虞山各个地方走一走:防火工作是不是万无一失、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好树木又让林场职工得利、路边应该多栽种些什么花和树才能让虞山的路更漂亮,这些事,对于张书记而言,是工作,更是一种对虞山情不自禁的感情流露。

  而怎样让虞山深厚的人文历史和高雅的休闲理念融入虞山的自然生态中是张书记尤其关注的问题。虞山宝岩生态园至老石洞一线的一条生态长廊,最近就有了很大手笔的改造:今年六月杨梅节到来之前,这里将被打造成融文化休闲于生态之中的文化休闲生态长廊,向游客开放。为此记者特意去采访了张书记,想了解这条文化休闲生态长廊的打造思路和工程进展情况。

  张书记没有在他的办公室接受采访,而是亲自做导游,将记者带到了这条正在施工改造的长廊上,边走边看边说。 记者 邓彬


第一站 石洞冷泉瀑布
大写的“吴”字前用露珠泉水冲泡本山绿茶

  以前曾经从宝岩生态观光园的主入口进去,坐电瓶车游览过生态园到石洞一带的景观,但现在张书记带着记者反其道而行,第一站就走小石洞老石洞,因为这里将是宝岩生态观光园西扩以后的又一新亮点,今年杨梅节时游览文化休闲长廊,也可从这里开始。

  张书记指点着正在改造的景点告诉记者,这里能看见的两个天然石洞,分别叫老石洞和小石洞,小石洞那眼泉水是水质极好的露珠泉。而记者看到,正在施工的景区旁边是大片的竹林。

  正在进行的改造就是在保留传统石洞景观的前提下,引尚湖水进山,利用地势高低,在石洞旁开出一条瀑布,再利用原有的峡谷,改造成两个高低有落差的人工湖,由此形成由高至低的三叠瀑布,给虞山增添水韵;同时在水边设置亲水步道、竹林休闲小屋、观景平台等。

  在竹林水边,品尝用露珠泉水冲泡的本山绿茶,将是此地的一个休闲卖点。而文化卖点则早就蕴含于整个景区之中,虞山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是常熟文化的根,常熟文化又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人人都知道的,而老石洞和瀑布、人工湖的布排,就是按汉字“吴”字形来规划的。其中湖里还设计有虞山的传统吉祥物绿毛龟,所以这个湖就叫绿龟湖。

第二站 虞山印象
林间散落的大石上传承着虞山印派的经典

  跟着张书记走入虞山深处,空气变得格外清新,人也更加神清气爽。想起当年梁简文帝走进华林园时所说的 “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王子敬在山阴道上走时所感慨的“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不禁也大大感慨了一番,觉得在这虞山林间道上走着的感觉可一点不比古人差。

  张书记告诉记者,这中间可还有科学道理呢。自森林边缘深入一段后才开始享受真正新鲜的空气和浓度稳定的森林精气。因为虞山植被良好,我们在虞山山间走,其实已经在做森林浴了。而且,做森林浴需要林间步行到尽量出汗并稍有疲劳感为止,我们恰好符合这个条件。

  在忘情享受着森林浴的时候,张书记在一片散落花草树木间的大石前停下来了,这些在一般人眼里的乱石,在热爱虞山又熟悉虞山文化的张书记手里,将赋予他们更多的文化涵义:这些石块上将按着历史上虞山印派的手法,刻上各种篆刻文字,成为一枚枚经典的印章,并在林间规划出穿梭的旅游线路。到时,乱石阵变成了虞山印派的天然展厅,林间和石间穿梭将会变成文化间的穿梭、历史间的流转。虞山印象,不仅是对虞山印派这一文化流派的光大,其实也给进入虞山的人一个印象,那就是虞山文化之深厚真是无所不在,即使是一片乱石里,也可以有无限乾坤。

第三站 瓶隐园
停车坐爱枫林也遥望两代帝师一生的归宿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从石洞冷泉瀑布到虞山印象再到以瓶隐园命名的一大片枫树林前,一条文化休闲生态景观道也走了一半了,因为前面有枫林的引诱也好,因为体力的需要也罢,确实需要坐下来好好休息一下了,这时果真就有一大片的枫林在眼前出现了,怎能不加倍地爱这枫林呢?

  在枫林前停下来歇息,张书记指点着枫林深处告诉记者,这瓶隐园与两代帝师翁同和晚年隐居的甁隐庐是遥遥相对的,也正是因为这位常熟的先贤,枫林才叫做瓶隐园的。其实,记者与张书记一路行来,已经大概懂得,在这位精通文化又实干的林场书记眼里,虞山的自然生态和当地的文化内涵从来就不是割裂的,而在将历史文化融入自然生态的过程中,他又总是很人性化地考虑到了休闲的需要。

  这片以常熟市树枫树为主体打造的瓶隐园,除了人文怀古和自然审美的需要,其实还有个重要的功用,就是连接宝岩生态园和老石洞景区之间的一片游客休息区。枫林园设计为内外两环,内环木栈道借地势高高架起,走入林里,枫树上下环绕,如在枫林空中漫步,而外环木栈道地势较矮,营造的是游人休憩的隐私场所。林中还有反映翁同和仕途生涯、隐居生活、品格心情等六组雕塑和石刻,作为枫林的文化氛围,烘托枫林的诗境。

第四站 连城石壁
石壁串联起常熟城的文化代表——虞山七绝

  文化景观道的最后一站叫连城石壁。

  在石壁上雕刻壁画,展现虞山的自然景色和名胜古迹,对虞山文化的不同面通过不同的形式给与表现,同时巧妙利用石壁的地势走势及石壁的崎岖来表现虞山的山势走向。在石壁前的广场上,虞山文化其实也就是整个常熟文化的七个亮点:以钱谦益为代表的诗派、以王石谷为代表的画派、为林皋所创的印派、严天池创立的琴派、以“铁琴铜剑楼”、“绛云楼”为代表的藏书、以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为鼻祖的书法、和名闻当代的常熟医药,一一得到展现。

  据张书记介绍,这个大气磅礴的景点名称其实有几方面的意思。一是指出虞山与常熟城地理上的关系,所谓“十里青山半入城”,虞山的一半都在常熟城里;二是历史文化上的连城,虞山一向被认为是常熟文化的根源和根基所在,所以,张书记在思考这个景点的定位时,便将整个常熟城的文化融汇进了这个景区;最后一个就是指文化和地理相结合以后的石壁,以无尽的地域文化为底蕴,以常熟城不可分割的虞山做基座,那是真正的价值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