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林业专题 > 绿美江苏 生态旅游 > 森林科普
有龙名曰“猪婆”——龙的原型是扬子鳄?
发布日期:2024-03-06 15:10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4年是农历龙年。小时候,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疑问:龙,真的存在吗?

待渐渐长大,你的心里基本上有了一个确定的答案。因为不管是老师还是科普类的图书、杂志、电视节目,几乎在不谋而合地告诉你一件事:龙,只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但是,龙在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中留下了这么浓重的一笔,它的形象肯定不是空穴来风。或者说,它至少应该是有原型的。

龙是一条大蛇?你太草率啦!

龙到底是现实世界中的哪种动物?回想一下,历代帝王龙袍上绣的龙纹,《西游记》里因吃掉唐僧的白马而和孙悟空大战的小白龙……

在各种传说记载中,龙有着马一般的头、鹿一般的角、狗一般的爪、鱼一般的鳞和须,以及蛇一般修长的身体……不少人看了龙的形象之后,第一反应是:龙应该是用马、鹿、狗、鱼等动物的身体零件“组装”成的一条大蛇。但是,翻开我国的史册典籍,你会惊奇地发现:蛇和龙根本就是两种各自独立的生物!比如,《山海经》就记载,既有蛇身人面兽,又有人身龙首兽;《左传》也记载,舜帝在位的时候,龙和蛇共同生活在大山深处的沼泽中。

《古今图书集成》中龙的形象 图/网络

这就引出另一种观点:龙的原型是鳄鱼。支持这个观点的学者找出很多相关证据来证明,并且进一步指认:龙的形象很可能来自我国特有的珍稀鳄类——大名鼎鼎的扬子鳄,古代也叫鼍(tuó)、鼍龙、猪婆龙。

史书神话中的“龙”与现实中的扬子鳄

●水之怪曰龙——扬子鳄为半水栖动物

翻阅《左传》《国语》等古书,它们似乎异口同声地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龙生活在水里,例如《国语》中记载“水之怪曰龙”。而在后世的神怪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中,龙王及其龙子、龙孙亦被描绘成镇守河湖、翻江倒海的水族。

扬子鳄 图/视觉中国

这和扬子鳄的半水栖习性不谋而合。扬子鳄常在水塘、湖泊、沼泽、河滩附近挖穴而居。夏季,扬子鳄经常出洞浮水。在水中游泳时,扬子鳄或浮头,或露背,或既浮头又露背,若隐若现,好不神秘。

●有鳞曰蛟龙——扬子鳄身覆角质大鳞

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说文解字》(成书于东汉)里说龙是“鳞虫之长”,意思是,在长有鳞片的动物中,龙排在第一位。同样在东汉,还有“有鳞曰蛟龙”的记载。在战国时期,还流传着一个更有意思的说法:龙的喉咙附近有一块倒着长的鳞片——逆鳞,一旦被触碰,龙就会发怒。日本人借鉴了这个典故,在《宝可梦》游戏中,给龙系宝可梦设定了“逆鳞”的绝招。总之,我们可以推测,古代中国人认为龙是有鳞片的。

成年扬子鳄耳后的枕鳞,远看很像“角” 图/网络

扬子鳄的颈部、背部乃至尾部,都覆盖着由角蛋白构成的巨大鳞片。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扬子鳄背部的鳞片,纵向排列,质地坚硬,向外凸出、起棱,看起来犹如威风凛凛的鳞甲。

●龙卵剖于陵——扬子鳄是卵生动物

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刘安是个学识渊博的王爷,他认为“蛟龙伏寝于渊,而卵剖于陵”。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蛟龙栖息在深水中,却在陆地上产卵”,说明汉代人刘安认为龙是生蛋的。晋代还有人说,龙不仅生蛋,并且龙蛋的个头很大呢。可见,古人认为龙是通过产卵方式繁衍后代的。

雌扬子鳄与雄鳄交配后,会用杂草、枯叶在岸边建造一座塔形的“育婴室”——鳄巢。建好后,雌鳄在鳄巢中产卵,平均每窝产卵20 枚,并将其排列为2~3 层,再在上面覆盖枯叶和杂草以保温。不得不说,这种习性和龙“潜于渊、卵于陵”的描述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蛟似蛇而四足——扬子鳄身体修长,形如大蜥蜴

晋代有个人叫裴渊,他认为龙的外形像一条蛇,却长有四只脚(蛟长丈余,似蛇而四足)。他的意思很明显——龙只是像蛇,但不是蛇,又因为长着四只脚,所以我们不妨称之为“四脚蛇”。这更加印证了“龙的原型不是蛇”。

扬子鳄身形修长,躯干呈扁平的长方形,长度是脑袋的两倍,看上去就像个超大号的蜥蜴,而蜥蜴正有“四脚蛇”的外号。

●龙鸣似鼓如雷——扬子鳄能发出巨大的吼鸣

早在《山海经》中就记载过,“雷泽中有雷神,龙身人头,鼓其腹则雷”。这句话的意思是,长着龙头的“雷神”鼓起肚子,就能发出雷鸣般的吼叫。到了晋代,则有“鼍善夜鸣,其鸣如鼓”的记载,就是说鼍(扬子鳄)这种生物喜欢在晚上大叫,叫声像击鼓声一样。元代以后,有些地方的人们觉得这种叫声有点儿像猪叫,所以干脆更接地气地称扬子鳄为“猪婆龙”。

扬子鳄虽然没有声带,却掌握两种发声的方法:一种是张嘴时用肺部储存的空气猛然冲开腭帆和喉褶,另一种是闭嘴时将肺部的空气冲开鼻瓣。这两种方法都能代替声带而使扬子鳄发出雷鸣般的吼叫。我们常说“鼓声如雷”,而鼓声、雷声与猪叫声确有相似处,看来鼍龙(猪婆龙)与《山海经》中的“雷神”有着密切的联系。

鼍影遍华夏——我们的“老邻居”扬子鳄

我们不禁惊呼,若龙的原型真的是扬子鳄,那么这种现在只分布在长江下游部分地区的珍稀鳄类,在中国历史上居然被那么多不同时期和地区的人见过吗?

扬子鳄可算是咱们中国人的“老邻居”了!根据古生物学家、考古学家的发掘成果可知,最迟从几千万年前的古新世到3 000 多年前的商周之际,扬子鳄遍布大半个中国——从黄河之畔的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到长江之滨的湖北、浙江,再到华南地区的广东,甚至宝岛台湾附近,都有它们的身影。

除了零散地分布在地层中,有些扬子鳄的遗骨还出现在人们居住的房子里,也有些扬子鳄的遗骨被摆在人们的墓葬中。人们甚至还会用扬子鳄的皮制作成鼓——鼍鼓!不得不说,扬子鳄和古人的关系好紧密呀!

案情反转:龙的原型不是扬子鳄?

中国历史上“目睹”过龙的人不胜枚举。《史记》记载,夏王孔甲在位时,曾经得到一条雄龙、一条雌龙,并专门找人饲养这两条龙,封其为“御龙氏”。龙死了之后,御龙氏还把龙肉制成肉羹给孔甲品尝。《左传》记载,春秋时期,郑国发大水,郑国人看见城门外的河中有龙在“打架”。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龙的原型可能是扬子鳄,也知道了扬子鳄曾经分布在黄河流域,那么,以上这些发生在黄河边上的“龙之疑案”也就不难解释了。看来,龙的原型是扬子鳄似乎可以盖棺论定了?

●【字证】“龙”和“鼍”截然不同

很明显,这两个同属于商代的字有很大的区别。和你一样,我很难说服自己认同这两个字代表同一种动物……

商代甲骨上的“龙”与商代晚期吊龟鼎上的“鼍” 图/网络

●【物证】“龙”和“鳄”大相径庭

无独有偶,有两件同属于商代的文物,它们表现的动物也不一样。龙形玉的造型,符合我们印象中的“龙”形象;而铜觥上的纹饰,虽然被很多人说是龙,但是我们能明显看出,那应该是鳄鱼呀……

因此,从以上的字证、物证来看,不仅“龙的原型是扬子鳄”值得怀疑,就连“龙的原型是不是鳄鱼”似乎也有待商榷。

龙到底是一种什么生物,也许它会永远保持神秘,不过这正是中国龙文化的魅力所在呢。

别让扬子鳄变得像龙一样神秘

前面我们说过,扬子鳄曾经遍布大半个中国,但是如今,野生扬子鳄仅分布于长江下游部分区域了。扬子鳄的悲剧,与历史上的人类活动有不小的关系。

早在新石器时代,扬子鳄就遭受着人类的捕杀,如黄河流域的先民用扬子鳄的皮制鼓,并食其肉。而且,随着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在农业生产上的推广、宋代“开荒垦田”政策的实施、明清以来人口的不断增加,扬子鳄的栖息地也因人类活动的扩大而不断萎缩。

虽然近年来我国人工繁育扬子鳄成果斐然,但是野生扬子鳄数量依旧稀少,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保护和恢复扬子鳄野生种群数量刻不容缓,别让它们变得像龙一样神秘!(作者:翟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