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灯会和灯彩制作源远流长,其源头可追溯至三国“表佛”习俗,在当时节庆、喜庆场合已经有张灯结彩的做法,至东晋出现“煌煌闲夜灯,修修树间亮”等关于灯彩的文献记录。南朝时出现元宵灯会,灯火满市井;明朝时秦淮灯会进入鼎盛时期,“家家走桥,人人看灯”。1977年春节,夫子庙恢复灯市活动,1986年,秦淮灯会恢复举办。在连续举办的38届灯会推动下,秦淮灯彩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秦淮灯会作为一年一度南京市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旅游节庆活动、非遗活动,是展现南京独特历史文化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灯彩和灯会成为全国各地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今年,第38届中国·秦淮灯会从2月10日持续到5月3日,全国灯会灯彩项目展首次亮相南京,来自全国15个省市35项省级以上灯会灯彩项目共150余件作品汇聚南京·非遗馆,集中展示中国灯会、灯彩相关非遗保护传承成果。本届灯会以“点亮中国灯 共筑中国梦”为主题,以白鹭洲公园、夫子庙核心景区、老门东街区为重点,兼顾周边节日氛围的营造,共设置7个展区,布展各类灯组330组。
秦淮灯会为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搭建桥梁。本届秦淮灯会在新疆伊宁设置分会场,秦淮灯彩照亮伊犁河畔,南京夫子庙北广场处也设置了具有伊宁当地特色的灯组。南京和伊宁两地的文化与传统元素被巧妙地融入灯彩,用丰富的工艺、多样的材质展现“风雅金陵”和“丝路天府”的文化特质,在跨越时空的文化互动中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魅力,在文旅融合中催生城市发展活力。(作者:王广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