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7日,由国家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江苏省林业局、浙江省林业局主办,盐城市林业局、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承办的“鹮归自然,人鸟和谐”朱鹮野化放归活动在盐城珍禽保护区顺利举行。来自浙江德清的20只“鸟中国宝”朱鹮在盐城滨海湿地正式放归自然,这是首次在中国东部沿海湿地开展朱鹮野化放归,是重现朱鹮历史分布区、扩大朱鹮野生种群的又一重要行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监测中心副主任郭立新、江苏省林业局二级巡视员卢兆庆、浙江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永胜出席活动并讲话。
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20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朱鹮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急剧缩小,1981年5月于陕西洋县发现了世界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随后,我国通过建立保护管理体系、强化野外种群及栖息地保护、构建社区共管体系、建立人工种群、开展野外放归、推动绿色发展等保护措施,朱鹮种群开始逐步恢复。经过40多年的繁衍、复壮及野外放归,目前我国朱鹮种群已分布于陕西、河南、浙江、四川、湖南、河北等省份,栖息地面积从最初的5平方公里扩大到1.6万平方公里,数量从刚发现的7只增长至9000余只。
《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将朱鹮列入我国“十四五”期间重点开展野化放归的15个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物种之一。江苏省历史上曾是朱鹮的自然分布区,根据国家林草局统一部署,我省分别于2023年6月和8月,分两批从浙江德清引进了20只朱鹮在盐城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化放归。经过四个多月的食物转换和野化训练,经专家评估,朱鹮已适应滨海潮间带湿地生境,满足放归自然的各项条件。
此次在盐城沿海开展朱鹮放归自然活动,不仅是朱鹮回归历史分布区的重要一刻,更代表着我国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拯救工作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保证朱鹮放归自然试验的成功,我省已要求沿海各地林业部门、各保护地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供公众保护朱鹮的意识;强化监测评估,对放飞的每个个体做好跟踪监测记录;针对性开展栖息地保护修复,为朱鹮回归提供良好的生境。
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浙江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总站、盐城市林业局、湖州市林业局、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德清县林业局相关负责同志,北京林业大学、保护区周边社区单位代表、媒体记者约70人参加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