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生态文化
洪泽湖湿地生态修复实践案例
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正式发布
发布日期:2022-11-10 09:43 浏览次数: 字体:[ ]

根据《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组委会最新通知,由江苏省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推荐的“以生境连续性和鸟类丰富度为目标的洪泽湖湿地生态修复实践案例”成功入选《长江流域十大生态保护与修复案例2022》,并于2022年11月8日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共建生命长江,传承大河文明”长江大保护论坛上正式发布,这成为江苏省首个且唯一入选国际湿地保护大会的生态修复经典案例。

图片1.png

自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来,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关注由大规模围网(圈圩)养殖、围湖造田和渔业捕捞造成的湿地面积萎缩、生境破碎化、水环境恶化、物种丰富度降低等问题,紧紧围绕“生态修复是目标、退渔还湿是举措、转产就业是保障”的主线,借助“2+6+N”共建共管机制,会同地方政府加大围网和圈圩拆除力度。通过前期调研、制定方案、广泛宣传、精准丈量、签订协议、清除围网、平整埂圩、规范补偿等步骤,做到“人走、船无、网清、坝除”。目前,累计完成退渔还湿面积28.62万亩,转产安置渔民6784人,基本消除核心区和缓冲区生态系统破碎化现象。此外,洪泽湖湿地保护区内还采取以空心莲子草等外来物种治理、珍稀水鸟栖息地营造、潭-滩-岛构建以及水系疏通为目标的多元化修复措施,实行“两船”清理、“十年禁渔”和增殖放流活动以修复水生生物群落,加强溧河洼水陆过渡带的塑造,栽种芦苇、荇菜、水葱、莲、野菱、苦草等本土水生植物,为鹭类、鸻类、鸭科等鸟类营造良好栖息环境,形成浅水区、消落区、深水区和高滩区等地形地貌,恢复洪泽湖湿地的生境连续性。

图片2.png

洪泽湖湿地生态修复后,水系得到进一步疏通,增强了防洪抗涝能力,水体透明度、COD、氨氮等指标得到显著改善,水质由进水 IV类净化为出水Ⅲ类。大面积植被恢复后,鸟类等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得到明显增加,根据最新综合科学考察报告,与2013年专项调查相比,洪泽湖湿地保护区内的鸟类种类由147种增加到现在的226种,现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种类增加了1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种类增加了近3倍;鸟类总数也由之前的20余万只增加到现在的50余万只,其中花脸鸭种群数量就超过20000只,创下目前国内发现花脸鸭种群数量最多的区域记录。

图片4.png

据悉,洪泽湖湿地生态修复实践是代表江苏唯一成功入选“长江流域十大生态保护与修复案例”并在COP14论坛上公布的案例,这不仅需要凭借生态修复的实力和成效,还经历了层层筛选和评审。首先是经过资格审核和初步筛选后,进入线上投票环节,然后在获得公众高票认可后,由业内知名专家对入围案例进行研讨,在综合考虑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最终才成功入选“长江流域十大生态保护与修复案例”。

图片3.png

接下来,洪泽湖湿地保护区将紧扣COP14倡导的“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在保障洪泽湖湿地“地球之肾”功能的前提下,以物种丰富度提升为目标,着力维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提升生态价值服务功能,聚焦多类型湿地生境保护和修复、重点保护物种重引救护、湿地碳汇价值贡献度、“智慧湿地”综合管理与服务水平、科普教育沉浸式体验以及生态产品价值的多路径转化,努力为“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洪泽湖湿地的生态力量。

(编辑:李成之,审核:张明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