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为林业高质量发展树立样板 绿美江苏 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发布日期:2021-01-26 14:22 浏览次数: 字体:[ ]

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十三五”时期,江苏林业“落子”深化改革,破解林业发展难题,厚植绿色生态优势,以 “精致高效”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林业样板,书写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辉煌篇章。

森林旅游自然教育

转型提质 植绿护林增资源

从要数量向要质量转变,实现量质并举。“十三五”绿色江苏建设开始变调,转型提质成为新发展目标。

江苏林业经过10多年来大规模绿化造林、森林资源大幅增长之后,绿色江苏“一区、二带、三网、四片、多点”的空间布局日趋完善。进入“十三五”,林业资源要实现总量的大幅度扩张已难上加难,继续向前该如何走?江苏林业勠力同心,以全面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向林业要质量,向“多点”要景观。黄龙岘村是南京市江宁区十二“金花村”之一。在乡村绿化美化的推动下,结合自身特色建成了“一村一品”村庄绿化示范点。2019年7月,黄龙岘茶文化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江苏像这样通过实施村庄绿化美化走上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村不在少数。

“十三五”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及时作出国土绿化要与彩色化、珍贵化、效益化相结合的科学决策,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苏省珍贵树种培育行动方案》,在全省开展“十百千万”三化示范创建活动,5年来,全省培育珍贵树种1.1亿株,建设绿美村庄2611个。

横塘河是常州市天宁区长约5.5公里、面积约53公顷的一条城市内河。常州市通过“一带、两轴、六区、多节点”的总体结构设计,将其打造成城市核心区域最纯净的城市湿地公园和常州本土植物园。他们与义务植树完美结合,把城市中的一条污水沟打造成湿地公园,最终创成首批国家“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这一创新国内鲜见。2019年10月,全绿办在此举办“全民义务植树机制创新研修班”,组织全国绿化系统人员学习借鉴江苏见缝植绿增资源并打造精品的做法。“十三五”以来,全省建成国家级“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4个、省级“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21个,全省义务植树7834万株。

江苏的增绿不只是造林绿化空间受限、拓展难度加大的问题,伴随着的还有越来越高的资金投入。据测算,“十三五”以来,每亩造林成本平均约在9500元左右(不计土地成本),造林阵地转移至“多点”的边角隙地、盐碱滩地、荒山石山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后,成本更大,每亩约需要2万元。不仅新增造林绿化投入大,就连保存现有森林资源的成本也巨大。以全省绿色通道的保护保存成本为例,各级地方政府租地绿化造林约135万亩,年均租金12亿左右。

新增森林资源困难,保护保存好已有的森林资源,保证森林资源总量不降也是“增绿”的应有之义。

护林防火人人有责,但扑火还得靠专业人员。每年进入冬季后,一场没有硝烟胜似硝烟的森林消防技能大比武如期举行,全省林业系统森林防火技能竞赛已连续举办11届,铸就森林防火的一块亮丽品牌。多年来,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3‰以下,未发生重大以上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同时,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得到有效控制,有力保障了全省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如果说林草是毛,那林地就是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多年来,江苏严格加强林地管理,落实公益林补偿,稳妥推进布局调整,确保省级以上公益林面积保持稳定,为生态文明建设铺好绿美底色。

开展各种生态创建也是增加绿量,绿化美化人居环境的有效手段。“十三五”以来,江苏已创成“国家森林城市”8个,全国绿化模范市、县(市、区)46个,全国绿化模范单位58个。全国生态文化村43个,全省古树名木保护率达93%。

2020年10月,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在贵州开幕,江苏园呈现精致的江南园林景色 展现了江苏林业发展的新底蕴。园区备受众人称赞、游客不绝。“江苏园”获组委会大奖第一名。

江苏生态建设在转型中发展。5年来,全省林业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明显,新增造林238.6万亩,林木覆盖率由22.5%增至24%。

扬州三湾生态园

勇挑重担 让母亲河永葆生机

江苏长江经济带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上游的重庆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自此,江苏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把保护和修复境内433公里长江干流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通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湿地生态修复等手段,助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让母亲河永葆生机。

5年来,江苏省全面部署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工作,启动长江江苏段造林绿化行动,并向沿江各地发出长江两岸造林绿化的号召,连续两年在长江边上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并分别在上游的南京、下游的南通召开现场推进会;分管领导在中游的泰兴召开“共抓大保护长江江苏段两岸造林绿化工作会议”加以推进,沿线各地推进行动捷报频传。

南京,长江入苏“第一站”,长江岸线占全省近1/4。长江大保护,南京责无旁贷。南京对长江江宁段沿江19.08公里的生态环境系统修复,整治“散乱污”企业52家、8.5万平方米,累计绿化造林1.84万亩。

幕府山是南京依山傍水的长江段,因以前采石留下了上百个宕口矿坑。为修复山体,彻底改变幕府山生态恶化的状况,关停矿山开采等工企单位71家,种植乔木灌木约283万株,累计复绿80万平方米,观音景区、达摩古洞等文化景区得以恢复,再现“滨江明珠”景观。

泰兴濒临长江,共有长江岸线24公里,当地拿出50%以上的岸线,投入达6.2亿元用于岸线增绿和生态修复,建设3.5公里的生态人文体验区、5公里的生态田园风光区及3.5公里的生态产业融合区,累计增绿面积达180万平方米,做好“生态+人文+体育+科普”大文章,建设沿江生态廊道,让绿色成为泰兴发展的鲜明底色和突出标识。

滚滚长江一路奔流,南通是入海前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五山是南通的地标,滨江是南通的特色。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的第一站就来到五山地区滨江片区,沿江边步行察看滨江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在看到江水辽阔、波光粼粼、水运繁忙的情景后。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慨地对在场的干部群众说,“我在1978年来过五山地区,对壮阔的长江印象特别深刻。这次我来调研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门来看看这里的环境整治情况。”习近平总书记看到昔日脏乱差的地方已经变成现在公园的绿化带时面露喜色。

这一沧桑巨变是从2016年开始的。自那时起南通下定决心还山以林、还江于民,关停并转区域内“散乱污”企业203家,清理“小杂船”162条(户),同时拆除河道周边各类违建6.5万平方米,生态修复岸线12公里,将沿江片区建成了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城市生态绿肺”。

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是目前在长江中栖息的唯一鲸类动物。近年来,人们经常能看到它那“天使般的微笑”,江豚的重新出现,是长江生态环境变好的标志。据观测,目前长江江苏段约有江豚60头-70头。

江苏推进实施长江大保护以来,沿江地区全域造林29.8万亩,长江两岸500米范围内完成造林2.6万亩。沿江各地开展大规模增绿和湿地生态修复,岸绿景美一江清水、两岸葱绿的沿江美丽生态带初具雏形。

林下经济助力脱贫

做强产业 振兴乡村助脱贫

产业扶贫、生态扶贫,江苏林业写好中央提出的“五个一批”中两大脱贫攻坚文章。特别是以推进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的蓬勃兴起为主要实现路径,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发展。

淮安市淮安区钦工镇宋村是江苏省林业局2016年-2017年度挂钩帮扶点的一个村。派驻队员因地制宜开展生态产业扶贫,大力发展以薄壳山核桃种植为主的木本油料经济林。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施林苗一体化种植,在林下种植包菜、萝卜、丹参等,林间空地养鸡、鹅等家禽除草治虫,实现林地高效复合利用和多重收益,实现了以短养长。基地建设用工优先吸纳当地低收入户人口,有力带动了当地低收入农户就业增收。该村当年实施薄壳山核桃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基地200亩,之后逐年扩大,而今已达800亩,村集体收入也是芝麻开花,从扶贫项目实施前的4.36万元,增加到现在的40.2万元,如今的宋集村是远近闻名的生态扶贫样板村,扶贫考察观摩团络绎不绝。

为推进林下经济产业发展,2019年江苏在句容市召开全省林木种苗和林下经济发展现场推进会,将句容市天王镇唐陵村作为其中的一个现场观摩点。该村被称为“长在树上的村庄”。过去的唐陵村年收入不足3000元,是周边有名的负债百万特困村。靠发展苗木起家的唐陵村至今已有9个经济合作社、2个苗木专业合作社、1个花木交易市场、2个上市园林公司、1个森林产品电商城、200多家苗木注册公司和1200多位专业苗木经纪人。“唐陵苗木”已成为华东地区一个招牌,越来越多的村民从中受益。苗木产业在振兴乡村经济的同时,美化了乡村环境、丰富了乡村的文化内涵。

生态旅游,是林业产业中最具增长潜力的绿色产业,是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兴绿色力量,是助力绿美江苏建设、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产业。

敞开心扉“森呼吸”、拥抱自然“林距离”。江苏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人造生态林园,森林覆盖率85%以上,是一块生态净土、一块观光旅游休闲胜地、一块人与自然融合的“绿色氧吧”、是江苏省省级旅游度假区、国家AAAA级景区。2020年旅游门票收入超过1亿元。2020年全省林木种苗和林下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暨 “绿美江苏”生态旅游系列推介活动启动仪式在此举办,全省精选了20个涵盖体育健身、康体养生、森林体验、美食美景、观星赏乐、观鸟赏鹿、拓展训练等元素的特色点作为绿美江苏生态旅游系列推介重点,打造生态旅游亮点品牌。

南通的狼山滨江片区是20个生态旅游推介点之一。在总书记视察江苏后,江苏省林业局随即在南通召开全省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研究谋划和加快推进江苏省生态旅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把江苏的生态做得更好,产业做得更强。

江苏发展生态旅游具有秀美的山水资源本底。全省建成省级以上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213个,世界自然遗产地1处。全省对63处省级重要湿地实行名录管理,自然湿地保护率达58.9%。后疫情时期,这些生态环境优美的地方,逐步成为人们旅游观光胜地,游客如织,让人流连忘返。据统计,2019年仅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就接待游客8237万人次,直接经济收入50亿元,全省林木种苗和林下经济产值超过700亿元,正朝着千亿元级迈进;2020年全省林业产业总值有望突破5000亿元。

长江两岸苏州绿化新景

城市小区绿化

谋划长远 奋楫扬帆谱新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间,江苏林业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所作指示和省委省政府的新任务新要求,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精心谋划“十四五”,扎实推进绿美江苏建设,致力打造林业高质量发展江苏样板,为美丽江苏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林业力量。

深入推进国土绿化。以沿海、沿京杭大运河、沿江和沿淮河等“两纵两横”生态廊道建设为骨架,构建沿江河湖海绿色生态廊道。以沿新建公路铁路为主体,高标准建设绿色通道。推进平原农田林网建设,提升农田林网控制率和林网建设质量。以沿江市县(市)为重点全面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积极打造长三角森林城市群。推进绿美村庄建设,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生产条件。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落实造林绿化单位和部门责任制,推进绿美单位建设。到2025年,全省完成造林绿化100万亩,抚育森林200万亩。

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全面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保育并举改善公益质量。积极推广用材林高效经营模式,实施经济林标准化生产,加强生态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抚育,提升防护能力和景观效果。推进低效林改造和退化林修复,提高林分质量、稳定性,稳步推进森林结构多样化景观化,结合伐后更新、抚育改造等开展珍贵用材树种培育,增加珍贵林木比重。森林资源质量显著提升,林木品种结构得以优化,林木覆盖率保持稳定。

持续加强湿地保护。完善湿地分级保护制度。针对性保护长江、淮河、太湖、洪泽湖、滨海潮间带等生态区位特别重要或受损严重自然湿地,对长江沿江典型洲滩、滨海珍稀濒危候鸟栖息地、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区域重要自然湿地予以重点保护和抢救性保护,持续增加受保护湿地面积,建立较为完善的湿地保护体系。开展重要湿地生态修复,推进城乡小微湿地保护修复。完善湿地保护法规制度体系,健全湿地生态监测预警评价体系,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0%以上。

提升资源管理能力。推进林长制改革。加强重点公益林监测和生态功能评价,强化重点公益林用途管制。积极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科学划定类型,健全管理机构,编制相关规划,严格监管。推进林草良种选育、林木良种基地与林业保障性苗圃建设。以珍稀濒危物种为重点,推进野生动物调查监测、野外巡护与栖息地保护,加强野生动植物原生境保护与恢复。强化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处置,完善野生动物救护网络体系和救护机制。

提高林业安全水平。以森林防火现代化体系建设为抓手,运用现代科技加强预警监测体系建设,推进重点林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和专业队伍建设。推进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社会化服务和信息化支撑五大体系建设。全面监测、积极应对重大疫情和突发灾情。森林火灾受害率和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分别控制在0.3‰和1.8%以下。

聚力林业产业发展。打造林木种苗与林下经济千亿元产业。深入挖掘苗木产区花木资源、文化、产品潜力,引导优质企业向苗木产业优势区和高新技术园区集聚,推动苗木“规模生产+智能营销+休闲观光”等多业态融合,不断强化苗木特色镇村建设。拓展森林、湿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多功能利用空间,科学利用各类林业资源,积极探索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新模式和新业态,培育林业生态服务品牌,提升林业生态服务水平。打造自然生态更加美丽,人居环境更加美化,人们生活更加美好的新景象。

南京长江幕府滨江风光带

长江两岸苏州湿地

盐城湿地神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