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淮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淮安分局自觉践行新的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总要求,找差距、补短板、谋发展,推进林业资源管理良性发展。
强化林木采伐管理,巩固绿化造林成果。因万顷良田改造、土地复垦、乡村道路扩宽、河道硬质护坡、农村电网改造以及杨树效益相对下降等因素,导致林木覆盖率和林木蓄积量逐年下降的趋势。为此,淮安分局找差距、补短板、谋发展,2020年加大对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强化林木采伐管理,凡上年度采伐迹地未完成更新任务的,或虽已更新但未通过验收的镇(街道)不得申报采伐许可,以稳定林木覆盖率。已完成上年度采伐迹地更新任务并通过验收的镇(街道),以营造2亩,允许采伐1亩的比例,控制采伐面积和采伐量,以提升林木覆盖率和林木蓄积量,实现以管促增。同时,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保障生态安全。
加强湿地管护修复,改善绿色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强全区湿地保护工作,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切实保护湿地自然景观、天然生物资源及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推进了淮安区塘河湿地保护小区建设,助力国际湿地城市创建,淮安分局与流均、朱桥等乡镇合力协作、密切配合, 2020年新增受保护自然湿地134.7公顷,确保全区高质量指标体系湿地保护率如期达标。
突出绿化工程建设,保障增绿扩绿空间。以启动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为抓手,统筹国土空间规划,围绕森林覆盖率短板差距,该局找差距、补短板、深挖潜力,确保见缝插绿、见块补绿,应栽必栽、应栽尽栽,大幅提升林木覆盖率,增进居民绿色生态福利,助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已经落实成片造林面积6000亩,其中珍贵用材树种培育3000亩,并由区主要领导挂帅负责三项重点工程;新建国家森林乡村8个,省级绿美村庄13个;新建更新及完善农田林网控制面积3.5万亩,保障了增绿扩绿的空间。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异地植被恢复。今年以来重点推进对以下使用林地工程建设的管理:⑴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平桥镇段项目,⑵创新路和327省道工程使用林地,⑶上河作业区使用林地,⑷京杭运河淮安区段绿色现代航运项目;在完成市一级生态红线等相关林地使用的审核和向省上报审批的同时,制定了精细的异地植被恢复措施,保证占补平衡。
开展自然保护地优化,实施重要生态修复。按照自然保护地调整的四条基本原则的前两条,一是管护科学评估、合理调整,二是应划尽划、应保尽保;围绕自然保护区周边生态保护价值观、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生物多样性丰富以及保存生态系统完整性区域应调入的省定调整范围。
着力抓好四个重点,推进资源良性循环。采取悬挂横幅、制作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并强化火源管控,督促所在镇(街道)制定落实各项火源控制措施;建立森林防火应急指挥中心,细化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和扑救方案。加强辖区内的野生动物巡查和管理,重点做好辖区内的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市场经营、网络销售、疫源疫病等检查上报和排查,严禁非法猎捕野生动物、对外扩散和转运贩卖和监测检疫、疫病防范等工作。对49个生态红线管控问题图斑,及时核对并督促镇(街道)提出处置整改意见,已初见成效。筛选落实3个湿地小游(田)园建设,建设规模湖泊型湿地原则上8公顷,河流型湿地宽度10米、长度5公里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