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条消息广被关注:美国航天局(NASA)发布推文称,“来自‘NASA地球’的卫星资料显示,是中国和印度的行动主导了地球变绿!”NASA之所以如此激动,是因为他们的卫星观测到,过去20年中,世界变得越来越“绿色”了。
不能不说,中国的植树造林成就举世瞩目。这其中,显然也有公民义务植树的功劳。
对于每一名公众而言,都渴望呼吸清新空气,都愿意参与植树造林“绿肺行动”。
但是,纵观当前公民义务植树情况,我们发现,在不少地方,人们参加义务植树的热情被无形之中“泼了冷水”。不是吗?号召大家义务植树,可却发现少有人来组织。自己栽吧,可是哪里栽?苗木到哪里买?栽树的劳动工具哪里来?要知道,如今居住在城市的人,谁家里都不会特意备着这些家什。种种难以逾越的“坎儿”,让想栽树绿化的人力不从心。
相关法规规定,“适龄公民每人每年应当义务植树3-5棵”,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一规定还面临不少具体问题。
另外,规定有劳动能力的适龄公民每人每年应当义务植树3-5棵,其实在这些“适龄公民”里面,有不少人是“身不由己”的。
这个规定,那个政策,固然是好。可是,如果落实不了,再好也是“空中楼阁”。所以,有措施抓落实才算“好政策”。
制定并落实措施,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有宣传措施,积极营造全民绿化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要有示范带动,主要领导带头参加义务植树。
三是要为组织好义务植树活动,提供充足树苗、规划植树场地,工具也要有保证。
四是要创新绿化形式,可选择一些义务植树基地,鼓励大家在重大节假日、重大事件时主动参与义务植树;栽植“希望树”“青春树”“友谊树”等,建设“青年林”“双拥林”“好人林”“巾帼林”“成长纪念林”等,共植“同心树”“母子树”“幸福家庭树”等,并可以留下栽种者名字,推动形成以树寄情、以树铭志、奉献绿色的良好氛围。
五是要有“问责”跟进。要追究相关领导的管理责任,批评形式主义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
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需要全民人人出力。有劳动能力的适龄公民每人每年应当义务植树3-5棵,这一好政策如能真正得以落实,就能够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就可以为绿化做好“加法”,加快建成色彩丰富、层林尽染的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