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生态文化
森林是人类的家 古道是回家的路
发布日期:2018-03-12 14:26 浏览次数: 字体:[ ]

如果说,森林是人类健康的家园,那么,古道就是你我回家的路。
  古道上的风景美,古道上的故事多,古道上的乡愁浓。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的《送别》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台湾诗人席慕容的《山路》一诗中,古道是一条“美丽的山路”。有一位网友说,山间小道是对人的意志的砥砺,是对人的心性的磨炼……
  于是,许多城里人在周末打着背包走向山野,回归自然,从山道上的草树花石中寻找一份宁静平和。 
  古道是什么
  《尔雅》中说:“道者蹈也,路者露也。”路是人踩踏出来的,是人走出来的。我们把百年以上的道路,称之为古道。
  古道同一定目的的交通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条古道连接几方百姓。
  古道应是一个意义丰富的综合体,不仅应该包括路面以及路面上的某些细节,还应该包括古道上的外延附属物,如古山门、古亭、古桥、古关隘、古驿站和古树等多种历史遗迹,甚至包括发生在古道上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以及民间信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道大致分为以宗教朝圣、商贸交通、军事交通、信息驿递、政治统治、日常生活交通为主的六大类。
  古道有什么
  古道上有风景。
  一个景观系统中往往拥有大量要素。它们或大或小,或强势或弱势,但总是相互联系的,而且联系的纽带也形式多样。
  在古道生态环境中,山丘、峡谷、阳光、水、动植物群体在长久的相互作用下,已经形成自然化的融合。充满鸟语花香、诗情画意的古道景观是我们喜爱和向往的。
  因此,对古道景观的恢复万不能打破这种平衡,不能因为一味地追求视觉上的美,而去肆意改造地形、干扰环境或是人为设立栅栏使古道与自然环境隔离。
  古道上有历史。
  一个“古”字决定了此类道路的与众不同。道路因时间累积而变得更有价值。
  经济发展水平、劳动技能水平、社会意识、文化思潮等诸多因素会对古道建设有所影响。因此,古道上留下了不同的古村落、古建筑、古桥梁、古庙宇、碑刻遗迹等。
  浙江开化杨林古道毗邻浙赣交界处,唐朝在此设立10余个关卡要塞,与群峰相连,俨然一座兵城雄关,目前尚留银岭关等4个古关隘。状元谷,衢州市内“衢处古道”最经典的一段。古道上山石铺路,沿途溪水蜿蜒、怪石嶙峋、瀑布飞溅。
  古道上有生态。
  由于没有过多的人工修饰,未受到较大的干扰破坏,加上较长时间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大部分古道周围的生态环境都非常优越,能够形成较为稳定的物质能量循环。
  古道两侧要么是原始森林、高山湿地,要么古树参天、古藤盘绕,要么小桥流水、清泉叮咚,要么青石光亮、地衣纵横……呈现出原始朴质的生态景象,记述着光阴流逝和古道漫长的历史,唤起人们的怀古忧思。
  古道上有文化。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许多文人墨客与古道结下不解之缘。悠悠古道之上,演绎着悲欢离合,牵动着各种各样复杂的情绪。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描写古道景观脍炙人口的佳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寥寥数字,就将行者的落寞心绪和其荒凉孤寂的苦旅体验描绘得淋漓尽致。
  细细品来,这首词几乎囊括了古道上的所有景致——既有“枯藤老树”的植物景观,又有“昏鸦瘦马”的动物景观;既有“小桥人家”的建筑景观,也有“流水西风夕阳”的环境景观;还在最后一句中添加了人的角色。
  “古道”二字作为线索,将其他丰富的景观组织串接起来,直截了当地点出了对周围所有景致所做描写的意义——独行于路上时,无尽的漂泊之感。
  古道做什么
  古道能把散落“珍珠”串联成线。
  经济学理论认为,规划的对象是空间,空间的价值在平台。政府发展森林休闲养生,正着力于打造平台经济。
  我认为,业界应坚持这样的规划设计原则——生态优先、合理利用,以人为本、重在养生,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统筹协调、整体推进。要突出“点-线-面-网”的设计模式,通过古道这一线性文化景观遗产,把散落在大山中的原始森林、古树名木、高山湿地、森林人家、森林食品和森林文化,以及古村落、古建筑、古桥梁、古庙宇等“珍珠”串联成线,在局部通过点线结合,形成具有独特主题的片区,即“面”,再将这些片区连接成网,整合形成最后的“统一场”,提升对游客的综合吸引力。
  古道能让你我找到回家的路。
  讲两个故事。
  1990年7月-10月,木霁弘等6个年轻人,拿着从云南中甸县志办申请来的6000元经费,带着一队马帮,牵着猎狗,从中甸北上到西藏昌都,再向东横穿横断山到四川康定,最后回到中甸,终于找到亚洲大陆上这条庞大的、以茶叶为纽带的茶马古道。
  从久远的唐代开始,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滇藏、川藏公路的修通,历经岁月沧桑1000余年,茶马古道就像一条大走廊,连接着沿途各个民族,发展了当地经济,搞活了商品市场,促进了边贸地区农业、畜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沿途地区的艺术、宗教、风俗文化、意识形态也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
  如今,在几千年前古人开创的茶马古道上,成群结队的马帮身影不见了,寻找民族记忆的人流却兴起了;清脆悠扬的驼铃声远去了,微信微博的内容却涌现了;远古的茶香消散了,现代人回归大自然的激情却凝聚了……
  秦汉古道是沟通中原与岭南的最早官道之一,更是海上丝绸之路与陆路的交汇点。广东省连州市作为秦汉古道的经过地,在很多年前,也曾见证过这条道路给当地的经济文化带来的帮助和促进。然而,随着时代变迁,秦汉古道正逐渐消失在现代人的记忆中。
  2015年4月29日-5月3日,全球华人重走秦汉古道百公里徒步体验赛在连州举行。主办方希望将连州的徒步比赛做成广东第一条自然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的百公里样板徒步线路,甚至成为全国知名徒步线路,吸引全国乃至世界游客。
  主办方重点打造秦汉古道上的“眼、耳、鼻、舌”。“眼”是指连州风景好,能带给徒步者良好的视觉。“耳”是指连州没有工业喧嚣,是一座宁静生态的城市。“鼻”是指连州空气清新,没有雾霾或空气污染。“舌”是指连州有很多小吃,可以满足徒步者的口腹之欲。
  古道能实现生态优势价值化。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县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平原和山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从农民纯收入情况来看,相差至少一倍。因此,如何加快山区发展,已成为各县重点工作。
  如今,大量的城里人上山了,停留了,他们可是肯花钱的人。而大山里面,林农家里,也蕴藏着大量生态、健康、特色、传统产品,这也是城里人朝思暮想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山上的林农为本,发挥森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功能,特别是保健养生功能,促进林业转型升级,推动农林产品销售,创造林农就业机会,发展山区经济,增加林农收入。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上山的市民为本,引导人们走进森林、亲近森林、享受森林,应用“环境-心理-生理”健康模式,调整人的心身状态,改善身体机能,推广森林休闲与养生文化融为一体的体验式健康生活方式,为公众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和养生服务。
  古道,是人类离开森林后融进人们血液的记忆符号,是人们走出森林后留在大山上的宝贵遗产,是现代人回归自然、走进森林的必经之路。随着工业化进程和城市规模的加速发展,平原上的古道已不见影踪,唯大山中森林里古道犹存。让我们走上古道,走进森林,回家吧!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