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7年,对海安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海安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攀高走强。城乡建设、生态建设成果丰硕,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回望2017海安城乡、生态建设“答卷”,细细品味不难发现,县城100平方公里核心区框架已经全面拉开,“四纵三横一联”国省干线网络已经初步形成,大规模旧城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全国县域一流水平“五大中心”等一批重点工程已经建成,同时伴随“263”专项行动和众多城乡增绿工程的深入推进和全面落地,一个崭新的海安,已初具现代化中等城市雏形,并不断散发出迷人魅力。
城市建设推进有序。坚持大手笔投入,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宁海路、江海路、曙光西路等主城核心区道路改造工程基本完成。连申线航道二期江海大桥、黄海大桥顺利通车。图书馆新馆、青墩遗址博物馆、博物馆新馆工程建设进展迅速。火车站汽车客运枢纽投入运行。G15海安北互通正式开通,353省道海安段被交通运输部、国家安监总局联合冠名为公路水运建设“平安工程”,并通过省政府优质工程奖复审。县城各区域安置房建设基本完工,166.13万平方米交付使用,“房等人”成为全县安居工程新亮点。
增绿工程遍地开花。围绕增加绿量、提升功能、建设绿道、强化管护总要求,深入开展拆违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工作,绿色发展成为广大干群共识。2017年完成成片造林1.56万亩,创建省级绿化综合示范村10个,“三化”示范村5个,建成2个省级“三化”示范片,38个省级“三化”示范单位。完成“现代、精致、增绿、便民”工程扫尾工作,火车站站前广场、长江东路绿化提升工程完美收官。世纪大桥东两侧、洋港河、小焦港河、龙江河、曙光澜桥、东楹桥西侧节点、永安路凯顺瑞城节点绿化工程施工到位,宁海南路、中坝路、凤山路等道路绿化补植工程按步施行,新增绿化面积108.42万平方米。
生态公园建设亮点频现。根据创森目标任务,深入开展省级湿地公园和市级森林公园创建工作。墩头镇里下河省级湿地公园总占地110.5公顷,湿地面积76.96公顷,内栽乔木树种44种,灌木树种24种,总植树量逾6万株,其中水生植物占水面面积的1/3,规划已报至省林业局,并获得认可。市级森林公园东洲公园,按自然、生态、休闲理念规划设计,结合城市公园、主题公园特色,注重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参与意识,并融入海安的人文元素,设有东洲林渡、东洲霓裳、东洲揽翠三大景区,杉影泉声、桃园春晓、桑槐飞雪、丹枫渔火等十多个景点分布其中,可容纳五六千人休闲娱乐观光。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74公顷,二期工程28公顷准备动工。
“263”行动步履铿锵。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与时俱进深化生态文明建设,“263”专项行动高标准、高质量深入实施。全年关闭拆除14家砖瓦厂;淘汰燃煤锅炉180台;关停28家化工企业;整治河道76条;淘汰1270万米印染落后产能;关闭畜禽养殖场106家,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93%;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厂、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置中心、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畜禽粪便处置和秸秆处置中心、固废处置中心等五大垃圾终端处置中心建设;环境风险企业“八查八改”率达100%。围绕区域水环境治理,出台《全面深入推行河长制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县级河长12人、区镇级河长201人、村级河长349人,全县各级河道及近万个沟塘实现河长全覆盖。
漫步海安城乡,满眼绿意葱茏,碧波荡漾的河水与岸边的绿意交相辉映,林立的高楼与通衢的大道相互融合,处处彰显蓬勃生机。无论从南到北,还是从东至西,海安用绿色勾勒出一幅幅自然美景,串联起人文、林水之美,每一个海安人也因为生活在绿色中而感到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