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各地动态
2018黄(渤)海湿地盐城国际会议盛大开幕
发布日期:2018-11-16 14:06 浏览次数: 字体:[ ]

  11月16日上午,100多位国内外湿地专家与学者来到盐城,共同出席2018黄(渤)海湿地盐城国际会议,研究探讨湿地保护对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本次大会以围绕“候鸟迁飞路线”、“跨区域保护机制”、“基于科学的湿地保护机制”及“湿地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旨在促进湿地科学研究,提升湿地保护管理水平,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盐城自古依海壤陆,广袤滩涂一马平川,湖泊河流纵横交错,既有北国的辽阔气度,又有南方的温柔婉约。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在这里形成了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生态保护最好的77万公顷海岸型湿地,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相继建成丹顶鹤和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南亚及澳大利亚与西伯利亚苔原南北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生物多样性诠释着人与自然的和谐情景,孕育了悠久独特的湿地文化,勾勒出一个生态斐然、绿波拱卫的水绿盐城。
  去年召开的黄(渤)海湿地可持续发展与世界自然遗产2017盐城国际研讨会发出《2017盐城倡议》,明确共同将黄(渤)海潮间带湿地提名为世界自然遗产。由中国政府批复同意将盐城黄海湿地作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已于上个月通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实地考察,2019年6月在阿塞拜疆巴库召开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进行表决,一旦通过,盐城黄海湿地将成为中国第一个以湿地为主题的世界自然遗产,这是盐城履行国际公约、保护全人类生物多样性的实际行动,也为国际湿地保护作出“盐城贡献”、提供“盐城样板”。
  人类的生存环境是经济—社会—自然的复合系统。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既是维护国土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正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这其中,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和“物种基因库”,在生态平衡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