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近年来,我市坚持生态优先战略,大力推进城乡绿化造林,先后创成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为推动绿色江苏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为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深入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加快美丽江苏建设,我市从今年起,用四年时间全力推进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建设,构筑江苏乃至全国重要的区域生态安全屏障。
一、高起点规划,实现造林工作大突破。一是摸清家底打基础。针对绿化造林空间破碎化的实际,重点解决“树往哪里栽”的问题。2016年4月,我市邀请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局相关专家,在市内从南到北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造林用地调查,组织林业、国土、水利、交通等部门研究工程建设相关事项,为推进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建设工程打牢坚实基础。二是科学规划谋长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全面启动实施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建设工程,计划从2017年到2020年,新建成片林40万亩、改造提升现有成片林60万亩,栽植树木6300万株。我市邀请了国内知名林业规划单位进行科学规划,精心设计,造林实施方案更具操作性。三是组团发展创特色。规划突出块状、带状连片组团式发展,扩大面积、窄带加宽、短带加长、优化结构、增加珍贵和彩色树种栽植比例等,并通过森林小镇、森林村庄、森林公园等为基础建设单元,加大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力度,为绿色盐城建设绘就一幅景观优美、色彩丰富、高效持久、功能协调的生态蓝图。
二、高标准建设,实现造林水平新提升。一是构建高效生态网络。加快形成“四带五区六块”绿化网络架构:推进海岸生态防护林带、道路防护林带、河流水系防护林带、废黄河故道经济林果产业带“四带”建设;推进环市区、县城区、港区、园区、镇区“五区”大面积生态防护林建设;推进五个沿海新林场和林业专业村“六块”成片林建设。二是优化树种结构。针对树种单一、林分单纯的实际,按照“三化”要求,坚持循序渐进、稳步调整原则,实现优质高效、景观优美、生物多样的目标。沿海区主要选择耐盐碱的速生乔木树种,并兼顾珍贵用材树种和彩色树种的应用,提高生态防护效能;里下河平原区主要选择耐水湿的乔木树种和蚕桑等经济树种,达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增加效益等多种目的;废黄河高亢区主要选择耐干旱瘠薄的乔木树种、薄壳山核桃等经济林果,既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又促进农民脱贫致富。三是严把造林质量。把好苗木质量关,明确“3、4、5”标准,即一般成片林新植苗木米径3公分、树高3米以上,河堤新植苗木米径4公分、树高3.5米以上,道路两侧新植苗木米径5公分、树高5米以上。把好栽植关,深化工程化造林、项目化管理的工作机制,以科研院所和技术推广单位为依托,确保高质高效完成造林任务。
三、高层次推进,实现造林任务快落实。一是高位推动。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各县(市、区)委书记、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于2016年底召开了市、县、镇三级动员大会,市委书记作动员部署,明确各地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全力推进,狠抓落实。各县(市、区)都将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制成“两张图”,一张是整体规划图,一张是年度任务分解图,树栽在哪里一目了然。二是创新投入。经测算,完成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建设工程任务,需要投入资金62亿元。我市将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部门联动、项目整合、市场配置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资金。公益性生态林建设以政府投资为主、争取项目资金为辅。高效经济林,通过PPP模式、申请政策性贷款、招商引资等形式,推行合作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入。三是严格考核。我市已将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建设工程列为今年全市五大重点工作之一,纳入年度综合绩效考核内容。成立专项督查组,对各地造林进度、质量和保存率等进行高频次、高强度督查,做到半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通过“蓝天卫士”平台,年终对每一块新植林地进行视频检查考核。今年市财政安排5000万元专项奖补资金,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