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省内要闻
南通:人大“一号议案”聚焦造林绿化
发布日期:2014-02-12 08:44 浏览次数: 字体:[ ]

  1月17日,南通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顺利闭幕。本届人大“一号议案”的题目为《关于加快推进造林绿化促进“绿色南通”建设的议案》,是由市人大农委主任潘新等20位代表联名提出的。
  议案指出大力推进造林绿化、促进“绿色南通”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性工程,是打造国内一流生态宜居城市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紧迫任务,是增进民生幸福的有效举措,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议案建议要立足于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要求,进一步增强造林绿化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快把“绿色南通”建设提升到新的水平和高度。一是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明确总体目标。每年净增造林面积10万亩以上,圆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目标,提前实现“国家级生态市创建”目标,整体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二是以突出两沿三园绿化为重点,拓展空间布局。大力推进“3211”的沿路绿化、“5221”的沿水绿化、“三园”绿化,营造“四季有绿、应时有花、季相丰富”的生态景观效果。要确保土地整理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万顷良田建设、农业园区建设等配套绿化到位。三是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手段,美化城市环境。大力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城市道路要按照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两侧各50米、30米、20米的宽度建设绿化带;加快小游园建设步伐;精心实施“两河两岸”(通吕运河、海港引河)景观带工程;建设一批公园、专类园,早日实现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的目标;加快道路绿化提升完善,优化选择适宜南通生长的行道树品种。四是以创新造林绿化工作举措为关键,构建长效机制。围绕政策创新,进一步强化造林绿化的政府主导作用,建立稳步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围绕制度创新,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目标责任制、领导干部负责制、行政效能督查制、生态效益补偿制等制度体系;围绕组织创新,充分发挥好政府与市场作用,推进产业化、专业化、社会化、工程化发展;围绕管护创新,明确造林主体和管护主体的“权、责、利”,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努力提高综合效益。五是以强化绿化职责分工为抓手,凝聚发展合力。要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健全“市县镇村上下联动、各部门协同推进、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交通(铁路)、水利、建设等部门在基本建设项目中,要严格执行相关绿化标准,做到“两个优先、三个统一”,即优先落实绿化用地、优先安排绿化资金,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和统一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