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林木种苗
2012年认定良种--中山杉406信息简介
发布日期:2012-12-10 10:01 浏览次数: 字体:[ ]

  中山杉406
  树种:落羽杉
  学名:(Taxodium mucronatum╳T. distichum)‘zhongshanshan406’
  良种类别:优良无性系
  选育时间:2004年
  原产地点:南京市中山门外前湖后村1号
  选育地点:南京
  通过审定日期:2012年9月13日
  通过审定类别:认定(5年)
  登记编号:苏R-SC-TM-002-2012
  分类编号:(苏RY)002
  1、选育单位和人员
  选育单位: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选育人员:殷云龙、於朝广、徐建华、徐和宝、华建峰、芦治国
  通讯地址:南京市中山门外前湖后村1号
  邮政编码:210014
  联系人:殷云龙
  联系电话:025-84347066
  2、选育(引种)简介
  2003年3月10日,从30余年树龄的落羽杉优树上采集花粉,将花粉倒入玻璃指管内置于-10℃冰箱条件下保存。2004年2月29日以中山植物园苗圃中墨杉作为母树,采用人工进行授粉,10月2日采收杂交果实,并取出杂交种子54粒。2005年3月1日将墨杉(♀)×落羽杉(♂)杂交培育的杂交种子播种于中山植物园苗圃,出杂种苗9棵,优选3株杂种苗:编号为中山杉405、406和407。并对其运用SRAP分子标记进行了杂种鉴定,确定为真杂种。通过嫩枝扦插方法进行扩大繁殖,进行耐盐和生长测定,初步的苗期生长观测表明中山杉406在树高、地径生长量方面均表现出显著的超亲特征,并保持了墨杉半常绿性、景观价值高的优良特性,对常见的原种墨杉赤枯病有显著的抗性优势。中山杉406于2010年12月28日获国家林木新品种权。
  3、区域、引种试验情况
  分别于在盐城林场(10亩)、如东海堤十二总(5亩)和句容华阳镇下甸村(8亩)等地将培育的1年生无性系容器苗(包括亲本墨杉和落羽杉以及杂交后代中的5个中山杉优良无性系)进行区域试验,试验设计3个重复,盐城林场株行距为3m×3m,如东海堤十二总和句容华阳镇下甸村株行距为2m×2m。造林后进行除草等抚育管理,并采集土样,分析土壤条件,测定苗木生长量,观察其形态变异情况。
  试验结果:2012年6月26日测定3.5年生苗木(盐城)生长量,平均树高280.8cm,地径7.5cm;2012年6月27日测定2.5年生苗木(如东)生长量,平均树高137.3cm,地径2.5cm;2012年6月15日测定2.5年生苗生长(句容),平均树高124.0cm,地径2.6cm。平均每年树高生长49.3cm~ 80.2cm,地径生长1.0cm~2.1cm。通过初步的苗期生长观测表明中山杉406在树高、地径生长量方面均表现出显著的超亲特征,并保持了墨杉半常绿性、对常见的原种墨杉赤枯病有显著的抗性优势。
  4、适宜种植范围:
  江苏及以南水网低湿地区和沿海滩涂地区。
  5、品种特性
  中山杉406树形挺拔,树干通直圆满,叶扁线形,紧密排成羽状二列,叶色浅绿,侧枝多而细,弧状斜伸,次级分支多,冠层紧密。耐湿、耐盐碱(pH8.5,含盐量3.5‰),适应性强,生长快。材质优于池杉、水杉,与落羽杉近似,纹理直、结构细,削面光滑,着漆性能好,耐腐蚀。中山杉406为半常绿,抗寒性与墨西哥落羽杉相似,冬季叶色转为黄色,景观效果好,宜用作盐碱地造林和园林观赏。
  6、繁殖技术要点
  为提高生活力,扩大繁殖系数,需营建采穗圃,生产优质穗条;采用嫩枝扦插、激素处理、全光间歇喷雾方式育苗,以提高生根率。
  7、栽培技术要点
  中山杉406苗木栽培和绿化造林技术基本上与池杉、落羽杉和水杉相似。苗木移栽时应随起随栽,对过长的根系应缩剪,以便根系舒展,并浇足定根水。绿化造林时,注意适度深栽,如用2m以上大苗造林时,应适当疏枝,以提高栽植成活率。在盐碱地上造林绿化应尽量采用容器苗,浅栽为主,不宜大穴栽植,以防盐害,影响成活。
  8、推广应用情况
  已经在江苏、安徽、浙江、山东、四川、云南等地推广。